组别 |
萌发率 |
萌发时间 |
有冠毛 |
85% |
3.67天 |
无冠毛 |
68% |
5.33天 |
组别 |
处理 |
最大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 |
A |
高CO2浓度,自然光照 |
38.53 |
1.49 |
B |
? |
27.78 |
2.29 |
C |
高CO2浓度,遮荫 |
33.3 |
1.26 |
D |
正常CO2浓度,遮荫 |
20.45 |
1.28 |
测试时间 |
安静状态 |
运动时 |
||
心率(次/min) |
每搏输出量(mL/b) |
心率(次/min) |
每搏输出量(mL/b) |
|
2年前 |
76.2 |
63.6 |
190.6 |
81.61 |
2年后 |
65.8 |
74.8 |
163.6 |
98.69 |
由表中数据可知,经过2年的系统训练,虽然在安静或运动状态下,参与实验者的心率均有所,但每搏输出量增加,表明她们的心肌,心脏的泵血功能明显提高。
由图分析可知,病毒初次进入机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刺激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进行早期防御,该抗体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其后出现的是抗体,这种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临床上的血清学检测便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这两种抗体的存在及含量,血清学检测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
组别 |
核酸检测 |
血清学检测 |
患病情况 |
|
IgM抗体 |
IgG抗体 |
|||
1 |
﹢ |
﹢ |
﹣ |
感染早期 |
2 |
﹢ |
﹣ |
﹣ |
? |
3 |
﹢ |
﹢ |
﹢ |
感染活跃期,但已产生持久免疫力的IgG抗体 |
4 |
﹣ |
﹣ |
﹢ |
? |
5 |
﹣ |
﹢ |
﹢ |
恢复期患者 |
据表推测相应患者的患病情况:第2组患者,第4组患者。(选填序号)
A.感染中晚期,或者再次感染病毒
B.曾经感染过病毒,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
C.感染早期,病毒处于潜伏期
D.未感染过病毒
①由上述杂交实验(填“能”或“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②研究人员选择杂交二实验中的子代杂斑鱼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出现了透明鱼。推测这些杂斑鱼的基因组成是。
①平均体长为8cm的同种杂斑金鱼200条,随机分为两组,置于不同的鱼缸中。两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水温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将两鱼缸在实验开始前置于环境中,实验开始时,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然后喂以饲料,光照时间持续15分钟。
③上述过程持续6天,在此过程中,记录金鱼在时就有摄食行为反应的条数,并计算出所占比例,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后,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能使金鱼建立起复杂摄食反射,其中使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更短。
茭白鲜嫩爽口,号称“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但你知道茭白传奇的一生是怎样展开的吗?
茭白是一种叫作菰(gū)的植物肉质膨大的茎。菰为禾本科菰属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菰在我国古代作谷物食用,菰的种子称为菰米,中国人食用菰米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很多人知道“五谷”,但实际上《周礼》中记载有“六谷”,菰就是遗失的那一个。茭白入蔬,经历了一个由谷物到蔬菜的变化过程。据史料记载,大约在汉代末期,菰在生长过程中开始出现肥大的肉质茎,这种肉质茎对菰而言是一种病态器官,这样的菰就不能开花结实了。本来这是农业病害,但古人很快发现,菰的膨大部分鲜嫩甜滑,于是逐渐开始食用,这就是茭白。自唐代起茭白开始作为蔬菜大量种植,从此,菰米随之消失而被茭白所取代。现代研究表明,菰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茭白黑粉菌,在茭白黑粉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刺激下,菰的茎节细胞加速分裂,并储存养分,从而形成肥大的肉质茎。没有被茭白黑粉菌感染的菰则正常开花,但不能形成肉质的茭白。如果你切开长得比较老的茭白,会看到里面有许多黑斑,它们是茭白黑粉菌的孢子。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茭白黑粉菌是专一寄生在茭白植株内的真菌,对人体无害。
除了作为蔬菜食用,茭白还是一种用途丰富的植物。茭白的茎叶可当作动物饲料,茭白植株具有修复湿地生态、治理水体污染等作用。我国很多种植茭白的地区,都开展生态立体种养技术,例如形成“鱼、鸭、茭白”种养模式,茭白田的鱼、鸭能捕食害虫,鸭粪既可以是鱼的饲料,同时,鸭粪和鱼粪还能肥田。这样的种养模式也明显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