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 | 决 策 |
西汉武帝 | 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
西汉惠帝 | “复驰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 |
东汉和帝 | “罢盐铁之禁,纵民铸煮,入税县官如故事。” |
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年份 | 出口商品 | 进口商品 | |||
原料 | 半制品 | 制成品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1893 | 15.6 | 28.5 | 55.9 | 8.4 | 91.6 |
1910 | 39.8 | 25 | 35.2 | 17.6 | 82.4 |
1920 | 40.1 | 21.1 | 39.4 | 28.5 | 71.5 |
1930 | 49.7 | 15.7 | 34.6 | 26.9 | 73.1 |
1936 | 48.3 | 12.3 | 39.5 | 44.5 | 55.5 |
——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一:国际战后重建经济计划在战争尚未结束前就已经开始。早在1941年8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戏剧性地会面,并承诺两国将致力恢复世界多边交易体系来取代20世纪30年代的互惠主义。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和英国代表团起了主要作用,从而为两大重要国际机构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改编自(美)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材料二: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摘编自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
——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