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15 浏览次数:23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0·路桥模拟) 好的创作手法,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下面诗句中,没有运用“陌生化”手法的是(   )
    A . 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B .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带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C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 .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2020·路桥模拟) 亲爱的同学们,“天下家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跟着九(11)班同学一起去探讨吧。

    (活动一·青春开场)

    小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她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英雄,是民族的脊(liáng)           , 是时代的先锋。古往今来,(cāng)         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历史的转折处,英雄常常横刀立马,力挽狂(lán)           ;在命运的转折点,英雄常常视死如归,勇赴国难。英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事业伟大;英雄不朽,是因为他们的功业不朽!“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是少年英雄的气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是老英雄的壮志。英雄不问出处,不论文武,也不分性别年龄,家国情怀永远是英雄的本色。

    1. (1) 书写时,有几个字小雪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她补写。
    2. (2) 有同学对“莫道桑榆晚”中的“桑榆”一词不能理解,请你结合下面的词义,帮助解答。

      (桑榆):A指桑树与榆树。B.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C.以喻事之后阶段。D.比喻晚年;垂老之年。E.喻指隐居田园。

      ①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三、情景默写
  • 3. (2020·路桥模拟) (活动二·寻觅佳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如椽的笔,书写着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现在我们跟着九(11)班同学一起穿越千年,寻觅最美的诗篇吧。

    1. (1) 家是最小国。“荷风送香气,”,是孟浩然夏夜居家的闲情适意;“,还应说着远行人”,是白居易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但愿人长久,”,是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2. (2) 国是千万家。它可以是陆游的“,铁马秋风大散关”的雄放豪迈,它可以是曹操的“,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它可以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大义凛然。《出师表》中的“受任于败军之际,”,这是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担当;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这是戍边将士报效国家的热血和决心;《礼记》中“大道之行也,”,这是先贤们为我们勾勒的美丽蓝图……正是这些流传千古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年轻的心灵壮怀激荡,也让我们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四、课外阅读
  • 4. (2020·路桥模拟) “家国情怀”,不仅镌刻在文字中,它也萦绕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跟着九(11)班同学,一起参加 “台州文化探源”的研学活动,第一站“郑广文纪念馆”。你准备好了吗?

    (任务一·结识郑虔)

    郑虔传

    郑虔,字若齐,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

    ——节选自《新唐书》

    (与知识连结,读懂“文”)

    1. (1) 联系初中积累的文言字词,读懂《郑虔传》中字词的意思。

      协律郎

      ②坐十年

      ③虔善山水

      ④诸儒其善著书

    2. (2) 联系所学常识,结合语境,判断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郑虔多才多艺,唐玄宗称其有“三绝”,这“三绝”具体指书法、绘画、诗歌。 B . “苍黄”,原指颜色。苍指青色,黄指黄色,后比喻事物的变化。第一段中的“虔苍黄焚之”,在语境中引申为“匆促、慌张”之意。 C . 我国古代常见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文中的“天宝初”用的就是星岁纪年法。 D . 博士是学官名。《孙权劝学》中的“博士”,主要指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魏晋以后,“博士”涉及多种行业,指精通于某一专业的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郑虔因其才被唐玄宗授予“广文博士”。
    3. (3) 结合初中所学的翻译方法,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

      ②在官贫约甚,澹如也。

五、诗歌鉴赏
  • 5. (2020·路桥模拟) 诗歌鉴赏

    (任务二·郑虔朋友圈)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释)①安史之乱,郑虔身陷叛军。757年,唐肃宗在处理陷贼官员时,将无罪的郑虔贬为台州司户参军。②樗散:指无用之才。③中兴:指唐军收复长安洛阳,故曰中兴时。④郑虔是杜甫的前辈,两人视为至交。

    (与诗篇连结,读懂“情”)

    1. (1) 郑广文一生际遇坎坷,请结合《郑虔传》和杜甫诗歌,写出其中两件事:
    2. (2) 前人评价这首诗“从肺腑流出”,“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请结合诗歌内容,揣摩诗中杜甫复杂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性学习
  • 6. (2020·路桥模拟) 综合性学习

    (任务三·郑虔与台州)

    757年,虔至台州。台属偏僻,民风闭塞,虔虽年老体衰,毅然以兴文教、易风俗为己任,设学馆于郡城临海,选民间子弟入学,亲自任教,从此士风渐进。自宋迄明,台州文风敦盛,名人辈出,郑虔当有启蒙教化之功。时人建广文祠以记之,现更名为“郑广文纪念馆”。

    ——选自“临海政府网”

    (相关链接)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与精神相连,重“传承”)

    1. (1) 参观了郑广文纪念馆后,同学们一起探究“古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请你联系上面的几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2. (2) 同学们根据郑虔的生平,浓缩成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语序,请你结合对联的知识,组成一副对联。

      一生  冠京师  三绝  盛名  化台邦  才学

      上联:   下联:

七、名著阅读
  • 7. (2020·路桥模拟) 好的老师,引领我们成长。教会了孙悟空长生不老之术,以及躲避三灾的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保尔的精神导师是,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被保尔称为自己的“启蒙老师”;“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这位鲁迅先生认为“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是
  • 8. (2020·路桥模拟) 好的文学形象,激励读者前进。“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名著中,还有许多经典的女性也诠释了生命的独立。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具体情节来谈谈你的理解。

    A.简∙爱      B.沈琼枝      C.唐小山

八、现代文阅读
  • 9. (2020·路桥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草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 , 那白茸茸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漂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像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篷。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痴騃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己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

    ⑱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她不是也爱水吗?她不是一直梦想着要钓一尾金色的鱼吗?(可是从来不晓得要用钓钩和钓饵。)每次从学校回来,就到池边去张望那根细细的竹竿。俯下身去,什么也没有——除了那张又圆又憨的小脸。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⑲啊,春天多叫人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了,当他的魔术棒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术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1. (1) 下列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散文实写了两幅画面:第一幅是绿色的山谷和清澈涧水里的花瓣;第二幅是我与小山居者凯凯相遇的画面。 B . 第②段首句中的“清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叶落草枯,山之萧瑟的景象,反衬出春山的丰盈。 C . 第④段,作者由眼前的春景联想到久居四面混凝土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D . 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小女孩凯凯比作神奇的魔术师,她将地球变成花球,变成音乐匣子。此处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
    2. (2) 小语和小文被张晓风别出心裁的语言所叹服,展开了以下对话。

      小语:我觉得文中的量词使用十分奇特,比如第⑧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它妙在

      小文:我觉得第②段“绿在我里,我在绿里”这句话内涵丰富。我读到

    3. (3) 第⑱段为什么用第三人称“她”的视角来叙述?结合全文,探究本文叙述视角的巧妙之处。

      知识卡片:叙述视角是由文本中的人称来体现的。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真切地呈现给读者。但是,也可以巧妙地变换叙述人称来获得新的叙述视角,丰富文本的内涵意蕴。

    4. (4) 读完本文,小语觉得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着重描写一个叫凯凯的小女孩,所以,她想把文章的标题改为《春花的精灵》。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意来阐述理由。
  • 10. (2020·路桥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

    从孩子照相说起

    鲁迅

    ①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

    ②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③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④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⑤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⑥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伺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⑦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⑧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      ”(A.有趣  B.乖顺)。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⑨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⑩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

    (注释)①扶乩(jī):一种民间请示神明的方法。将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盘上,由两人扶着架子,依法请神,木棍于沙盘上画出文字,作为神明的启示,以显吉凶。

    1. (1) 这篇文章应该收录到鲁迅的哪部作品集?(   )
      A . 《野草》 B . 《呐喊》 C . 《且介亭杂文》 D . 《朝花夕拾》
    2. (2)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3. (3) 根据全文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入空缺处,并说明理由。

      我选,理由是

    4. (4) 有人将《朝花夕拾∙五猖会》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故事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觉得合适吗?什么?
九、作文
  • 11. (2020九上·台州期中) 根据语境,完成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家长陪娃写作业的各种段子频出。“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要辅导孩子写作业”……一句句吐槽戳中了家长们的痛处,激起了共鸣。有人把陪娃写作业列入影响健康的“高危职业”,有人陪娃陪出了“新高度”,“顺便”拿下了教师资格证……面对这些,有人说家长就当“甩手掌柜”吧,也有人提出不支持家长过度参与,甚至充当老师的角色的观点。

    请结合材料和上述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100字左右)

  • 12. (2020·路桥模拟) 请以“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为开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