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巴东县2017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0-18 浏览次数:862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īn)     (kàn)望       (kuì)赠      (liè)手蹑脚 B . (jiè)     阴(mái)       (zhì)息      吹毛求(cī) C . (ā)臜       (zhān)望      (yìng)疪     断壁残(yuán) D . (pī)芽      (tān)塌       (hái)骨      百鸟啾(jiū)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盘缠  蝼蚁  天伦之乐  一泄千里 B . 糍粑  沉缅  中流砥柱  睡眼惺忪 C . 打鼾  豁免  一气呵成  万恶不赦 D . 营生  饶恕  鸡犬不零  浩瀚无垠
  • 3. 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字第四笔写竖提,“丹”字共四画,最后一笔写横。 B . “爽”字先写横,再写中间的“人”,最后从左到右写四个“×”。 C . “堇”“重”二字结构相似,最后两笔都写横,横。 D . “车”字做独体字和做偏旁时,最后一笔都写横。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那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有      的雪山,有       的原始森林,有        的草原,有      的青海湖,青海湖犹如青藏高原的一颗明珠。远远望去,天似玉,

    白云大朵大朵地飘着,远处的山连绵不绝,幽幽的湖水有着淡淡的海味。

    A . 神秘莫测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一望无垠 B . 高耸入云      神秘莫测      一望无垠      水天一色 C .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神秘莫测      一望无垠 D . 一望无垠      神秘莫测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 .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 C .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 .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著名的《西风颂》里写道:“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B . 任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多用钱。 C . 他为什么总是说:“我要保护你”之类的话? D . 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 ——用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 7.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过,更神秘的地方还是井台:井台四周覆盖着一层咖啡色的厚厚外壳,仿佛融化的冰淇淋浇筑而成。

    ②在林中的一小片空地上,耸立着一座硕大的井台。

    ③井台下青苔密布,野草丛生,再加上怪石嶙峋,乱土纷纷,看上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和神秘感。

    ④古井所在处,草木葱茏,浓荫匝地。

    ⑤这层外壳看似柔软,实则坚硬无比,它一直延伸到井台中部,似乎给古井穿上了一件颜色怪异的马甲。

    A . ④③②①⑤ B . ②④⑤③①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③④②①⑤
二、<b >默写</b>
  • 8.  古诗文默写
    1. (1)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 (2) 宁为百夫长,。(杨炯《从军行》)
    3. (3)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寂寞孤傲的诗句是
    4. (4) 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5. (5) 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借月抒发无限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6. (6)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剑拔弩张的危急形势及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精彩句子是
三、<b >名著导读</b>
  • 9.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用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文笔质朴而生动,情节扣人心弦。
    1. (1) 简·爱的性格形成缘于她的两个基本动机。
    2. (2) 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罗切斯特与简·爱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的“风波”情节。
四、<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问题

    今年冬天不寒冷

    蒋育亮

        A今年冬天,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村上人说,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下这样的雪了。

        寂静中,有咯吱咯吱地踏雪声响起。沉闷,滞重,却有力,还能让人听出些许欢悦。

        “五爷,溜达啊!”传来招呼声。

        “这雪,罕见呢!瑞雪兆丰年哦!”五爷应答的声音,在雪地上蹦跶蹦跶地跳跃。

        “五爷,不觉冷啊?”招呼声中溢出关切。

        五爷搓搓冻红的双手,笑笑,一脸的暖和神态。

        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

        说起五爷,村上人都佩服得很。

        十年前,张二婶家意外失火,一座木头房屋被烧了个精光。张二婶哭得死去活来,拉上儿子就要离村外出流浪。孤儿寡母的,想再建房子,那简直是登天摘月。

        五爷站了出来。先是腾出自家半边房子,将孤儿寡母安顿好。之后,钻进自家林地,砍来木头,为张二婶重建房屋。一村人,硬是让五爷活活感动。出资的出资,献力的献力,不足两月,一座新屋就拔地而起。感动得张二婶拽着儿子,趴在地上硬生生地给五爷磕了三个响头。

        还有五年前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事。明明是村长家占进了好几米,镇上来调解时,村上却无人出来作证。镇上来的人说,村长占理,那几米地,归村长。病魔缠身躺倒在床的五爷,一骨碌爬了起来,找到镇上来的人辩理,还拿出了当年分地时的证据,弄得镇上来的人无话可说,那几米地,最终还是回到了张坨子手里。村长后来与五爷一见面,两只牛眼就鼓鼓地喷火,足足烧了五爷好几个月。

        这样的事例,五爷还有很多……

        村上人依稀记得,五爷被查出患绝症的那一年,是在村长家跟张坨子争地界的前一年。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从医院回到家,牙齿冷得碰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家人在五爷的屋子,烧上两盆旺旺的炭火,五爷仍觉寒冷,躺在床上盖着两层厚重的被子。

        从此,村上人都知道,五爷怕冷。

        怕冷的五爷,一到冬天,几乎足不出户。

        足不出户的五爷,却不孤独。村上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轮番着去陪他聊天。

        村里村外,天南海北,无所不聊。唯一不聊的是村长。

        五爷几次问起,村民都顾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谈。

        但五爷还是断断续续听到,村长如何霸道,上面有人如何罩着他……

        几天前,旮旯屯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直接去了村长家。不久,村长便被他们簇拥着离开了旮旯屯。接着,便有消息传出,村长被县上的纪委带走了。同时被带走的,还有镇上的一名副镇长。

        听说,他们串通一气,还搞了村里很多钱。其实这些,五爷和村上人先前也听说过。就是只动雷不下雨,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B雪,飘飘扬扬地洒。旮旯屯的山峦、田野、河流、村庄,一片银装素裹。

        五爷连续几天,在村中溜达。咯吱咯吱地踏雪声,不时在村中每个角落响起。

        “五爷,不冷啊?”常有问候声飘来。

        五爷笑笑,不语。望望满天飘洒的雪花,喃喃自语:“瑞雪兆丰年!”

        村人纳闷,这五爷,啥时又不怕冷了?

        几天后,伴随着满天飘洒的雪花,五爷气若游丝地说:“今年冬天不冷呢!”说毕,头一偏,去了!

        五爷最后的话,村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

    ──(选自《红豆》2016年第1期)

    1. (1) 说说你对小说题目“今年冬天不寒冷”的理解。
    2. (2) 请你简要分析“村人纳闷:五爷这是咋啦?”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 (3) 文中A,B两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内容基本相同的两处描写,其表达效果一样吗?谈谈你的理解。
    4. (4)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五爷的形象?请列举一例做具体分析。
    5. (5)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请你做具体分析。
  • 11.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

    李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耳边的疾风,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与意义紧密相连,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 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到自我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选自2016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文章有改动)

    1. (1)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 (3) 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 (4)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b >诗歌鉴赏</b>
  • 1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 (1) “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客心”因何而“伤”?
    2. (2) 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来”字的妙处。
    3. (3) 诗家认为全诗颔联和颈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
六、<b >文言文阅读</b>
  • 13.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 ,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 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o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馀:后代。

    1.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神弗也   福:        ②公将之      驰:

      ③公伤     股:        ④不不成列    鼓:

    2. (2)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①下 视 其 辙

      ②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 (4) 【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5) 学习【甲】【乙】两文,对于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七、<b >综合性学习</b>
  • 14. 在今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了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你班决定开展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 (1) 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2016年,北京全市开展了各类阅读活动近2万场次,受众达2000万以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推广,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

      材料二:近年来,江苏盐城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书香盐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于2016年公布的2015年度盐城市综合阅读率为87.5%,较上年度上升1.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七;居民阅读指数为77.80点,较上年度提高4.39点,位居全省第四,两项指标连续三年位居苏北第一。

      材料三:最近,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该节目采用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2. (2)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快乐阅读”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 (3) 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感悟,谈谈国家为什么要积极倡导“全民阅读”。
八、<b >命题作文</b>
  • 15.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700字以上。

    (一)命题作文

    “在校不做书呆子,居家不当小皇上,充满友爱,充满幻想,充满时尚,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下健康成长……”你们就是我们身边的阳光男孩、女孩,你们执着、勤奋、乐观、善良;你们青春、靓丽、率真、阳光……请以“阳光男孩(女孩)”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情境作文

    围绕下面提供的情景要素,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暖阳     遇见     美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