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五四学...

更新时间:2020-10-23 浏览次数:2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新泰期末)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承德避暑山庄飞驰,恭亲王奕䜣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与这则消息相关的战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变化有:( )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圆明园变成了断壁残垣③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④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2. (2020七上·新泰期末) 1899年,英国的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当时,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美国提出的政策主张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共和 D . 门户开放
  • 3. (2023八上·顺平期中)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不请自来,屡屡发动对中国的侵华战争。下列侵占过我国北京的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4. (2020七上·新泰期末)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下列史实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下诏退位 C .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5. (2020七上·新泰期末) 时空观念是历史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史实,发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萍浏醴起义    ⑤同盟会成立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⑤③④①② D . ⑤④①③②
  • 6. (2020七上·新泰期末)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民主共和的真正敌人,藏匿于几千年来的思想传统,因此必须从思想文化上冲破封建禁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
    A . 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 .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 . 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
  • 7. (2020七上·新泰期末)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①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    ②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③取消了“二十一条”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⑤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 8.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在《毛泽东选集》中有一段话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巨大的成就”的是( )
    A . 创办黄埔军校 B . 北伐战争 C .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D .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 9.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刘伯承元帅在一篇回顾长征的文章中写道:“   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声东击西,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弄得敌人扑朔而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处应填写的是恰 当的历史事信誓旦旦的是( )
    A . 三湾改编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秋收起义
  • 10.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一事件,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从此,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对于这段材料所述事件的合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 . 孙中山 B . 彭德怀 C . 李宗仁 D . 周恩来
  • 11. (2020七上·新泰期末)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歌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抗战形势?(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卢沟桥事变 C . 西安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2. (2020七上·新泰期末) 下列海报或宣传画中,哪一个反映的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A . B .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C . D . 《地道战》(绘画)
  • 13.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 .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 B . 《论持久战》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C . 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北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 14.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思想首次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八七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七大
  • 15. (2020七上·新泰期末) 下图展示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中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不包括( )

    A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 外国人在华创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辛亥革命的冲击 D .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 16.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图片、影像资料不仅是历史呈现的方式,也是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1) 图一与哪次列强侵华战争有关?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图二是中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的激烈战争场面,请说出这场战争失败后签订“耻辱之约”的名称。指出这一“耻辱之约”导致了哪一地区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
    3. (3) 清政府在图三这场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的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写出与图三这场战争有关的农民运动的名称。
    4. (4) 请指出与图四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写出图五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落后的中国能够打败强大的日本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 17. (2020七上·新泰期末)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实现自强?列举出一例李鸿章等洋务派为实现“自强”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2. (2) 材料二中的“变法”是指哪次变法?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材料二中涉及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的那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发展有何进步作用(从某一个角度阐述即可)?
    4. (4) 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条晚清政府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具体措施。
  • 18. (2020七上·新泰期末)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同时也决定着执政党地位是否稳固。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摘编自《复兴之路》

    1. (1) 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 19. (2020七上·新泰期末)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一切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材料三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进毛泽东》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在材料一图1建筑物里参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 (2) 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2事件发生后,我党创建的革命军队的名称,在该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件大喜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结束后,国共双方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4. (4) 材料三“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的是哪一次战役?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哪一次战役?
    5. (5) 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 (不用面面俱到,围绕某一个角度阐述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