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0-10-29 浏览次数:20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31. (2019八上·昭平期中) 基础知识填空题:
    1. (1) 蝴蝶、蟹、蜈蚣、蚊等形态差异很大,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仍存在较多共同特征如:体表有坚韧的(选填“外套膜”或“外骨骼”):都分节。
    2. (2)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的身体像一只小型的平底船,其后肢的趾间有,适于在水中游泳。
    3. (3) 所有的动物,不管高等还是低等都具有一定的行为活动,如为了能适应环境而具有的先天性行为,使其得以
    4. (4) “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能成功横渡69公里泳程的兴凯湖,这与他强健的体魄、发达的肌肉有关。骨骼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 32. (2019八上·昭平期中) 请按照表格中的例子,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释左栏中相对应的描述:

    现象

    用生物学知识解释

    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草和豆苗的生长存在竞争关系

    ①蛔虫,寄生,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②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33. (2019八上·昭平期中) 下图是一些动物的图片,请认真观察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图中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处于冬眠状态的是(填字母)。
    2. (2) 图中动物,卵生,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但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是 (填字母)。
    3. (3) E图是松鼠,具有储食行为,有利于在寒冷的冬天,食物缺乏的季节里能够保持有食物补充,维持生存。这一行为是由决定的。
    4. (4) D图是蛇,体内受精,卵生,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能防止水分的丢失,成为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 34. (2019八上·昭平期中) 下图是几种动物及它们的呼吸器官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动物,需要依赖于水分才能完成气体交换的是 (选填“甲、乙丙、丁”),所以它们适于生活在潮湿或水环境中。
    2. (2) 图甲的呼吸器官称之为,位于身体的
    3. (3) 丁图具有适应于空中飞翔生活的呼吸结构,如[②]气囊,其功能是(填写与呼吸有关的功能)。
    4. (4) 图中的四种动物的呼吸器官差异很大,但是都适于所在生活环境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換,请你找出这四种呼吸器官结构的相似之处:(写出两点)。
  • 35. (2019八上·昭平期中) 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O级地震。四川雅安是中国著名的大熊猫之乡,大熊猫保护基地自汶川大地震后迁至雅安芦山南部碧峰峽基地。雅安碧峰峡基地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繁育基地。地震发生后,基地内熊猫受到惊吓,情绪波动,经及时呵护安抚,均恢复了平静,日前大熊猫的食物(主食竹子)和供水都充足。

    1. (1) 大熊猫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从动物的分类上看属于动物。
    2. (2) 大熊猫的牙齿分为这样既提高了大熊猫摄取食物的能力,还增强了它的能力。
  • 36. (2019八上·昭平期中) 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蟑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某生物科研机构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人为的对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进行颠倒控制,控制至第8天时,发现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段中出来活动,而在人造的“白天”时间段中躲起休息。

    1. (1) 蟑螂昼伏夜岀的生活习性从获得的途径角度分析属于行为。
    2. (2) 通过实验证明:蟑螂昼伏夜出的行为受(填非生物因素)这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捕杀蟑螂的最佳时间段是
    3. (3) 通过实验,蟑螂经人为控制“白天”和“黑夜”时间段一段时间后,也能随着改变“伏、出”时间,说明蟑螂具有行为,这种行为是由获得的。
  • 37. (2019八上·昭平期中) 小明是个善于观察思考的同学,他学习了鱼的相关知识之后,在家中仔细观察饲养的金鱼,并提出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是否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烧杯⑥

    1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1000毫升25℃河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2

    静置2分钟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录像1分钟,通过录像统计每个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3

    烧杯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统计过程保持恒温)

    烧杯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统计烧杯过程保持恒温)

    烧杯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4

    静置2分钟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录像1分钟,通过录像统计每个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1. (1) 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 (2) 若你做这个实验,统计金鱼呼吸的次数时,判断一次呼吸的现象是
    3. (3) 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实验均同时设置了重复组,分析数据时要求计算,然后得出结论,其目的是
    4. (4) 改变温度时,小明设计了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科学,更严谨?(①②为第一种:③④为第二种)。
  • 38. (2019八上·昭平期中) 下图表示一个湖泊生态系统,湖泊内生存着水草、藻类、浮萍、鱼、虾等生物。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2. (2) 若向该湖泊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非外来物种),则池塘中虾和小鱼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将会若该湖泊没有受到其它干扰,几年后,小鱼和虾的数量将会并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由此说明: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