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

更新时间:2017-09-29 浏览次数:6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 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 . 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徙劳 C . 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 . 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
  • 2. (2017七下·宁河月考) 根据语境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宣誓:心死,______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 . 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 . 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 . 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 . 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 3.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下列语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B .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C .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D .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 4.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 终会拥抱大海。 B .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 , 这是豪壮的选择。 D .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5.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 B . 邓稼先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C . 杨振宁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D .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 6. (2023七上·青岛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 .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 . 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 .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 7.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加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B .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大会。 C . 我问那个卖水果的人:“应该给您多少钱?叔叔。” D .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书写
三、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 10. (2017七下·宁河月考)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 . 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 . 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2. (2) 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 (4) 孙权劝吕蒙学习原因的句子是:
  • 11. (2017七下·宁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 , 盗之源也。一源慢 , 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盗可

      ②衣食不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3. (3) 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
  • 12. (2017七下·宁河月考)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 (2)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说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 (3) 写“钟声”“号声”有什么作用?
    4. (4) “他转身朝着黑板……你们走吧”,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的?
  • 13. (2017七下·宁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 (1) “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

      ,波澜顿起。

      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波澜又起。

    2. (2)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 (4)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六、名著导读
七、命题作文
  • 16. (2017七下·宁河月考) 也许,有的承诺是你发自肺腑的心声,有的承诺是你一时激情的冲动;也许,有的承诺你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的承诺你深埋心底,从未说出。但只要是承诺,都应该是庄重的,严肃的。(改写自《今日教育•读写舫》2009年第5期)请你以“                                  的承诺”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