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阶段学习调研...

更新时间:2020-10-17 浏览次数:26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 1. (2020九上·浙江月考)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A . 鲁迅 B . 陈独秀 C . 李大钊 D . 胡适
  • 2. (2020九上·浙江月考) 20世纪初,面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分子所作的努力有(    )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宣传革命思想    ③倡导维新变法    ④实施清末新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3. (2021九上·诸暨月考) 中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一日,如果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    )
    A . 1924年 B . 1925年 C . 1926年 D . 1927年
  • 4. (2020九上·椒江期中) 下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

    A . 民族主义 B . 民权主义 C . 民生主义 D . 民主主义
  • 5. (2020九上·浙江月考)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 (     )
    A .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B . 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2020九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人物,以下简短说明与图片人物相吻合的是(     )

    A . 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举起“民主”、“科学”大旗 B .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 .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宣传马克思主义 D . 创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
  • 7. (2020九上·浙江月考)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点,正确的(     )

    ①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都主张向学习西方

    ③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都没完成历史任务      ④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8. (2020九上·浙江月考)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 . B .     C . D .
  • 9. (2020九上·浙江月考) 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    )
    A . 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B . 军事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 C . 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军事技术 D . 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思想文化
  • 10. (2020九上·浙江月考) 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   三民主义 B . 自强求富 C . 变法图强 D . 民主科学
  • 11. (2020九上·浙江月考)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中外纪闻》 B . 《新青年》 C . 《民报》 D . 《每周评论》
  • 12. (2020九上·浙江月考)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 . 义和团运动兴起 B . 辛亥革命兴起 C . 新文化运动兴起 D . 国民大革命兴起
  • 13. (2020九上·浙江月考) 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 . 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B . 出国留学的青年 C .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 . 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 14. (2020九上·浙江月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迅速传遍全国。文中的“兵变”是指(  )
    A . 辛亥革命 B . 武昌起义 C . 戊戌变法 D . 义和团运动
  • 15. (2020九上·浙江月考)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中国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 16. (2020九上·浙江月考) 孙中山(1866年——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所指的行动是   (     )
    A . 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建议 B . 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C . 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D .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
  • 17. (2020九上·浙江月考) 历年来的两会上,人大代表都提到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18. (2020九上·浙江月考) 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 )
    A . 滑铁卢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凡尔登战役 D . 马恩河战役   
  • 19. (2020九上·浙江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B .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 .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 .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 20. (2020九上·浙江月考) “《狂人日记》这一本书,是在民国初年时,由鲁迅先生所写,这一本书以文言文写成外,它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书籍之一。”以上这段叙述中,以黑体、斜字标注起来的部分有一个错误,请问应该修改哪一个,这段叙述才完全正确(     )
    A . 民国初年改成清朝末年 B . 鲁迅改成胡适 C . 文言文改成白话文 D . 新文化运动改成洋务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 21. (2020九上·浙江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却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追根溯源】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比较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曾说过:“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 (1) 图中的三角形和外圆分别代表的集团名称是什么?
    2. (2) 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哪一历史事件?
    4. (4) 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谈谈为什么?
  • 22. (2020九上·浙江月考)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清帝退位诏书                 ②《民报》     ③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 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

        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
    3. (3) 请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 23. (2020九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
    2. (2) 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3. (3) 请你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单评价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
    4. (4) 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 24. (2020九上·浙江月考)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 (1) 依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C、D四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政治、思想二个方面各举一例有关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3. (3) 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 25. (2020九上·浙江月考)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已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影片截取了几十年动荡变迁的史实,从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中提示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白鹿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鹿三:皇粮被抢了。        嘉轩:被谁抢了?

        鹿三:当兵的。            子霖:皇帝都没了,皇粮交给谁呀,清家完了!

        嘉轩:新皇帝年号叫啥?    子霖:叫大总统,年号民国。

    根据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对话中的“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清家”指的是哪个朝代?
    2. (2) 对话中中的临时“大总统”指的是谁?这年间发生的革命及其标志是什么?
    3. (3) 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了这次革命有何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