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材料二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韩愈《原道》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三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普罗塔哥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自岳麓版教科书)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得越少。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始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材料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已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