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目录 | 页码 |
广生钱庄开业 | 4 |
创办保兴面粉厂 | 17 |
为实业呐喊 | 31 |
申新纱厂成就面纱大王 | 44 |
备受倾轧 | 71 |
时间 | 大事记 |
1928年 |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0年4月 |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伐混乱 |
1930~1931年 |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
1933~1934年 |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
1945年 |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官僚资本挤压
④外国的侵略
年份 | 1920年 | 1936年 | ||
类型 | 产值(亿元) | 比重(%) | 产值(亿元) | 比重(%) |
农业总产值 | 165.20 | 100 | 199.23 | 100 |
商品经济 | 61.96 | 37.55 | 87.38 | 43.86 |
自然经济 | 103.24 | 62.45 | 111.85 | 56.14 |
时代 | 戊戌时期 | 大革命时期 |
评价 |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
地位 |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
作用 |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
目标 | 兴绅权以兴民权 |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表
年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1871—1873 | 34.7% | 3.7% | 0.5% |
1901—1903 | 15.9% | 12.5% | 7.1% |
1913 | 16.5% | 20.4% | 6.0% |
1919 | 9.5% | 36.3% | 16.2% |
①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逐年下降
②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
③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列强之首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材料:自近来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订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我国以银为币,遂至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政府为努力自救,复兴经济,以谋货币金融之悠久安定,兹参照近今各国之先例,规定办法即日施行:㈠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盖以法币为限……㈡中央中国交通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㈢法币准备金之保管及其发行收换事宜,设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办理……㈣凡银行商店及其他公司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银行兑换法币……㈥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财政部实施新货币政策通告》(1935年11月4日)
材料一: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摘编自申成玉《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
材料: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
时间 |
主要涉及地区 |
主要表现 |
第一阶段:形成 |
16世纪-19世纪中叶 |
由欧洲到北美 |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 |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
逐渐波及世界 |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 |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全球 |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