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12月月...

更新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1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9八上·兴化月考)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我军占领了扬州,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B . 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C .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倾听水声,千姿百态。 D . 《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 2. (2019八上·兴化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 . 年节将近,民众纷纷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群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B . 卢沟桥上的那些石头狮子雕刻得惟妙惟肖 , 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看。 C . 师父可能感受到我正襟危坐 , 过于严肃,就聊些普通话题,如你的衣服好好看好保暖,你的气色真好很红润,还有茶够不够糕点够不够…… D . 少数人自出心裁 , 挑拨离间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 3. (2019八上·兴化月考) 下面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 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一联,计四联。律诗的二、三两联分别叫颈联和颔联。 B .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一句的主干是“我们看着小牛犊”。 C . “沐浴春风”“大雨滂沱”“直挺秀颀”“密不透气”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 骈文,又称“骈体文”,盛行于南北朝,最大的特点是讲求对仗,富有节奏感。
二、字词书写
  • 4. (2019八上·兴化月考)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卞京近jiāo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cù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bá shè的行旅。

三、句子默写
  • 5. (2019八上·兴化月考) 根据提示,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 (1) 大漠孤烟直,
    2.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 (3) 夕日欲颓, 。 
    4. (4) ,水中藻、荇交横。
    5. (5) 李白初次出蜀,壮志在胸,《渡荆门送别》中“。”就以宽阔浩大的景象显示了诗人的豪情;曹操得胜而归,在《龟虽寿》中用“ 。”一句,自比为千里马,展现了奋发向上的豪情。

四、名著阅读
  • 6. (2019八上·兴化月考) 名著阅读。

    ⑴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少年先锋队队员不肯放行彭德怀,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形象特点?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

五、综合性学习
  • 7. (2019八上·兴化月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8月23日,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在全省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本次活动以“阅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从8月下旬启动,到今年12月底结束。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发布荐读书单,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将发布70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阅读活动“荐读图书”;举办示范阅读活动,8月下旬在南京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阅读启动活动,9月下旬举办“穿越70年经典永流传——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分众阅读活动,省文明办将牵头举办“致我心中的周总理”全省青少年诵读活动,省妇联将牵头举办“我的祖请用主谓短语为上面这则新闻添加一个标题:

六、诗歌鉴赏
  • 8. (2019八上·兴化月考) 阅读王维的《送别》,完成小题。

    下马饮君酒 ,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②饮君酒:劝君喝酒。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⑴诗中的“白云”一词有何深刻含义?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七、课外阅读
  • 9. (2019八上·兴化月考) 阅读《游太和山日记》,完成各题。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 , 竞止坞中曹家店。

    【注释】①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②舂:通“冲”,下坠。

    1.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郧中来者(        )            溪行坞中十里(        )

      高下次    (        )            途中蹊径狭  (        )

      ①下列各句中与例句“自”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西南走东北

      A.自李唐来(《爱莲说》)              B.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C.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D.自富阳至桐庐(《与朱元思书》)

    2.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但  途  中  蹊  径  狭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 (4)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八、现代文阅读
  • 10. (2019八上·兴化月考) 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各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1. (1) 蝉能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 (2) 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3. (3) 简要概括第⑦至⑩自然段作者做的实验,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治学态度。
  • 11. (2019八上·兴化月考) 阅读宋威的《找到自己的“燃点”》一文,完成各题。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是因为“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 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不一定有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1. (1)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④段主要运用论证,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 (3) 联系全文,分点概括该如何保持“燃状态”。
  • 12. (2019八上·兴化月考) 阅读《腕上茉莉》一文,完成各题。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近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⑪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⑫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⑬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⑭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 (1) 梳理本文的主要情节,填空。  

      →男文友埋怨煞风景→→大家深受感动

    2.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3. (3) 本文第⑩段属于何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 (4) 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昆明的雨》)

      本文和链接材料分别写到了“茉莉”和“缅桂花”,卖茉莉的老太太和卖缅桂花的房东,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两种花的作用又各有什么不同?

九、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