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丙烯酸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ng
B 丙烯酸树脂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丙烯酸树脂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 丙烯酸树脂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后该密闭体系中没有单质存在
D.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序号 |
反应前A的质量 |
反应前B的质量 |
反应前C的质量 |
① |
8g |
2g |
6g |
② |
4g |
6g |
6g |
③ |
x |
y |
9g |
A 3:2
B 2:1
C 1:4
D
A N2 B CO2 C H2
②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改造装置A的操作是。
②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
③待观察到气泡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①装置B中盛有的固体药品名称是,将固体与液体药品混合后可制得二氧化碳。
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可将燃着木条置于装置C的(填“b”或“c”)端管口处观察现象。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
Ⅱ |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
Ⅲ |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
(解释与结论)
(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镁与氮气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结论 |
推论 |
|
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
Na+或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
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Na2SO4固体 |
|
氧化铝薄膜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