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 | 220V |
电流规格 | 10(20)A |
电流频率 | 50Hz |
每千瓦时的转数 | 3000revs/(kW•h) |
溶液名称 |
白醋 |
稀盐酸 |
氯化钠溶液 |
蒸馏水 |
石灰水 |
氢氧化钾溶液 |
X汁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紫色 |
绿色 |
绿色 |
序号 |
盐酸溶液浓度 |
2 分钟内产生氢气的体积 |
1 |
5% |
10mL |
2 |
15% |
28mL |
实验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动力臂L2(cm) |
1 |
2 |
4 |
2 |
4 |
2 |
4 |
6 |
3 |
8 |
3 |
3 |
8 |
4 |
6 |
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钓鱼竿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次实验原理。
红,接着,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红色褪去。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一致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方案】小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有硫酸 |
方案2 |
取样,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 |
有气泡产生 |
有硫酸 |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后,认为方案无法验证小红猜想的正确性,理由是。
【拓展迁移】按正确方案进行操作,确认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结束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到生成物,还有考虑到没反应完的物质。
物体 | 质量m/kg | 速度v/m/s | 动能E/J |
牛 | 600 | 0.5 | 75 |
学生 | 50 | 3 | 900 |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 颈、B 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 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 A 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 B 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提示: CO2+2NaOH=Na 2CO 3 +H 2 O)
项 目 | 指标参数 |
工作电压 | 15 V |
功率 | 30 W |
电池容量 | 2 000 m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