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0-12-24 浏览次数:1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沧县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qiáo)遗(zhǔ )篱(bà)教(huì) B . (qùe)告(qìng)鞋(zhān)概(lǜ) C . (lǒng)游(áo)碧(piǎo)强(jú) D . (bá)土(nián)记(zǎi)扶(chān)
  • 2. (2020八上·沧县期末)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狼籍  擦拭  迂回  长途跋涉 B . 浩瀚  吹嘘  洨河  巧妙绝轮 C . 炽热  督战  琐屑  白手起家 D . 洗涤  仙腴  虬枝  惮精竭虑
  • 3. (2020八上·沧县期末)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A . 元旦放假期间,前往世博园的游客络绎不绝 B . 人们听了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C . 年轻的城市,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D .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4. (2022七上·经济技术开发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B . 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 C . 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 D . 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
二、名著阅读
  • 5. (2020八上·沧县期末) 名著阅读

           美国作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个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的很好,执行的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这一边。”

    1. (1) “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2. (2) 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结果如何?
三、句子默写
  • 6. (2020八上·沧县期末) 根据原文默写
    1. (1) 黑云压城城欲摧,
    2.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3. (3) 天接云涛连晓雾,
    4. (4) 采菊东篱下,
    5. (5) ,沉醉不知归路。
    6. (6) 一曲新词酒一杯,
    7. (7) 牧人驱犊返,
    8. (8) 晴川历历汉阳树,
    9. (9)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把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10. (10)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的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句子是
四、综合性学习
  • 7. (2020八上·沧县期末) 综合性学习

    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

    1. (1) 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请你转述]

    2. (2) 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

五、诗歌鉴赏
  • 8. (2020八上·沧县期末)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内阅读
  • 9. (2020八上·沧县期末)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3) 第一段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七、现代文阅读
  • 10. (2020八上·沧县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壮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有改动》

    1. (1)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 (2) 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 (3) 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2020八上·沧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访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是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 , 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吃惊   狐疑   疑惑 B . 狐疑   吃惊   疑惑 C . 疑惑   狐疑   吃惊 D . 疑惑   吃惊   狐疑
    2. (2) 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3. (3) 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

      ①我们当时就嗤地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②我们都哑然了。

    4. (4) 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我们一下子都在雪窝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5. (5) 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八、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