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细胞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
B | 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 | 红细胞 |
C | 染色体 | DNA | 蛋白质 | 基因 |
D | 植物体 | 器官 | 组织 | 细胞 |
1 | 2 | 3 | 4 | |
A | 生物多样性 | 生物种类多样性 | 基因多样性 | 生物系统多样性 |
B | 染色体 | 蛋白质 | DNA | 基因 |
C | 种子植物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红豆杉 |
D | 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 | 血小板 |
蜜蜂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昆虫,一个完整健康的蜂群通常是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的。蜂王是能够产卵的雌性个体,它产生的卵分为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两种。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蜂,染色体数目是 16 条。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染色体数目是 32 条,而食物类型又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蜂王还是工蜂。蜂王的个体大小约是工蜂的1.5 倍,而寿命更是工蜂的 20 倍。 所有蜜蜂幼虫最初的食物都是蜂王浆,产在普通尺寸的蜂房里的雌幼虫就会早早“断浆”,改吃普通蜂蜜和花粉,将发育为工蜂;产在较大蜂房中的雌幼虫,能获得足够蜂王浆,可以发育成蜂王。
为什么蜂王和工蜂有着相同的基因,发育结果却不同呢?研究表明,工蜂大脑细胞中约 600 个基因被甲基化,而蜂王大脑细胞中的基因没有甲基化。如果某 DNA 片段被甲基化,那么包含该片段的基因功能就会被抑制。DNA 的甲基化是由一种酶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饲喂幼虫蜂王浆,其基因甲基化水平都显著降低,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比例显著提高。
201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自然生命体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含有多条线型结构的染色体,而原核生物通常仅含有1条环型结构的染色体。研究团队以具有16条染色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为原型,历经四年攻关,通过十五轮染色体融合,最终成功创建了只有1条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这也是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该成果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把16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遗传信息放在一条上,在这里可以看到染色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但是细胞生长跟原来一模一样,功能也几乎都是一样的。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说,造出了一个简约化的生命体。
染色体携带了生命体生长与繁殖的遗传信息,酿酒酵母是研究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模型,1/3基因与具有23对染色体的人类基因同源。该研究成果不仅颠覆了染色体三维结构决定基因时空表达的传统观念,还建立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基因组进化的桥梁,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A.细胞核 B.液泡 C.食物泡 D.伸缩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