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深圳市2020-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1-01-02 浏览次数:16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基础
  • 1. (2020九上·深圳期末)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词(dùn)     然(mǎng)   忧(qī)       揉造作(jiǎo) B . 婷(pīng)    塌(tān)      言(zhēn)    不容发(jiān) C . (yī)      褴(lóu)      辩(chěng)   心无旁(wù) D . 守(kè)      养(rú)      宽(yǒu)      分外妖(ráo)
  • 2. (2019九上·福田期末) 下面加下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几个小伙子整天不学无术,言不及义 , 很难有大作为。 B . 中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这意味着特朗普所谓“投资者正逃离中国”的谎言不攻自破 C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D . 从小酷爱运动的王皓,经过多年的锻炼,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 3. (2019九上·阳江期末)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大讯飞认为科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的目的,坚决反对各种滥用技术的行为。(删去“的目的”) B . 每天饭市都有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姑娘小伙载歌载舞,充分感受云南的热情。(在“充分”前加上“让人”) C .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同时,也解决国内环境问题。(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解决国内环境问题”对调) D . 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充满着大家的生活,尤其是周末,打开电视机,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综艺节目。(将“形式”改为“类型”)
  • 4. (2020九上·深圳期末) 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

    ②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

    ③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

    ④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
    ⑤这一问题将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A . ③②④①⑤ B . ③④①②⑤ C . ②④①⑤③ D . ②③④⑤①
  • 5. (2019九下·南沙模拟) 宣传标语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也要讲究语言,力求形式新颖、朗朗上口。下面四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我。 B . 阳光甘泉及时雨,博爱慈善人间情。 C . 尊老爱幼,亲仁善邻;一团和气,和气生财。 D . 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二、名著导读
  • 6. (2017九上·瑞安期末) 名著阅读           
    1. (1) 阅读下面这段话,在横线上写出相关人物的绰号。

      《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可谓丰富多彩。我们发现,有些绰号是与人物的体貌特征相关的,比如说矮脚虎王英,杨志;有的是与人物的性格相关的,比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还有的则与人物所使用的武器或擅长的技能相关,比如说金枪将徐宁,戴宗。

    2. (2) 人们在提及水泊梁山上的人物时,经常会称他们为“梁山好汉”或“水浒英雄”,不过也有人认为梁山上并非都是“好汉”或“英雄”,对此,你是怎样看的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其事例说说自己的看法。

      武松    鲁智深    李逵    林冲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俘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俘子寂然:则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刚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旨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妾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如是。

    1. (1) 请划分层次(用“ |” 断 三处)
      已 而 手 倦 足 疲 倚 竿 于 岸 游 目 而 视 之 其 寂 然 者 如 故。

    2. (2) 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则牵引之                        ②乃一得                             ③更别塘求钓处                                 ④问之常钓家,如是                    

    3.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4. (4) 文中画线句中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现代文阅读
  • 8. (2020九上·越秀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引子)上海最严垃圾分类规划施行

    “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近些日子,垃圾分类成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从2019年7月1日零点开故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从垃圾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理,上海实行全流程分类管理。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

    (热点一)让“随手扔”变“随手分”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如今,在大中城市,随处可见分类放置的垃圾桶,有的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的写着“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但是,仔细一看,里面放置的垃圾很多与垃圾桶的标识并不相符。实际上,不少市民反映,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扔垃圾时,很少严格按照要求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措施,垃圾分类更像是一道“选答题”,可做可不做,分类放置的垃圾桶常常成为摆设。

    随着上海等地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举措有望硬起来、强起来,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 “选答题”变为“必答题”。

    (来源:人民时评)

    (热点二)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

    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持久战。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陆续推进实施也已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边,填补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 行为方式 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 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顺水推舟的事。

    (来源:人民网评)

    (现状调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5个月后对上海市民生活垃圾分类认知情况的调查:

    图1:上海市民扔垃圾时主动遵循垃圾分类的情况图

    图2: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

    (采源:上海杜科院)

    (焦点访谈)垃圾分类,难在哪里

    在中国的生活垃圾组成中,餐厨垃圾占了将近60%。只有做到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的精准分类,也就是说干湿垃圾精准分开,才能最大程度被垃圾处理企业所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

    所谓湿垃圾,是指果皮、莱头菜尾、剩饭剩菜等等易腐蚀性的垃圾。可腐蚀的剩饭剩菜、果皮莱叶等湿垃圾的纯度达到95%,才会有利用价值,实现垃圾减量化,可是一些居民小区的餐厨垃圾桶,里面都混杂了各种包装物、废纸等等,甚至连50%都达不到。很多居民虽然能有意识地把厨房垃圾用塑料袋装着投进餐厨垃圾桶,但还是把垃圾分类中“干湿要分开”理解错了,行为上却并没有做到真正地精准分类。所以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的现象随处可见。

    通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宣传,在垃圾分类监督员协助下,上海市民会有意识地把剩饭剩莱以及果皮菜叶,从塑料袋里直接倒入餐厨垃圾桶,再把塑料袋等包装物扔进其他垃圾桶。

    对居民来说,做到干湿两分开,其实并不难,难在对干湿垃圾的知识储备上,这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理解、坚持不懈的过程,也需要法律配套。《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已经出台了一年,这部法规对每一位居住在广州的人来说,都应该是强制性的。而且,在《条例》中规定,个人违反条例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垃圾分类,大势所趋。但从现状看,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公民意识的提高、分类知识的普及、后续处理的科学合理等等;虽然任务艰巨,但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公民、企业、政府,全社会人人动手,让垃圾各归其类,各有所去,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能更“绿色”。

    (来源:焦点访谈)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从2019年月1日零点开始,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通过地方立法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B . 近来一些段子道出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由此可见,短时间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C . 只有精准分开干湿垃圾,才能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但有居民小区的餐厨垃圾桶,湿垃圾纯度不到50%。 D . 很多居民对“干湿要分开”的理解有偏差,要做到正确操作就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长期学习,并且配套相关法律。
    2. (2) 关于垃圾分类现状,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接近八成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扔垃圾时能够做到每次主动遵循垃圾分类,由此可见,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成效明显。 B . 接受调查的市民中仍有极少数人扔垃圾时未能每次都主动遵循垃圾分类,可见习惯需长时间养成,难以一次彻底解决。 C . 接受调查的上海市民只有少部分认为政府宣传力不够,由此可见,对市政府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市民普遍予以肯定。 D . 从现状看,垃圾分类还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任务是艰巨的,这就需要循序渐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
    3. (3)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海、广州市民如果未按相关条例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强制性处罚,可见垃圾分类工作已被纳人法治轨道。 B . 国外有些国家在半个世纪前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经过长期磨合,目前做法已经相当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C . 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推进实施达20多年,只是因为缺乏明确的奖惩措施,所以推进工作十分缓慢。 D . 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因此目前仍然是一道“选答题”。
    4. (4) 结合现状调查情况,你认为在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中,上海政府相关部门当务之急要做好哪两件事?并请结合生活实际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5. (5) 垃圾分类引发人们热议。有人认为“‘强制’是前提,科学管理是根基”。也有人认为“垃圾分类,靠的是个人自觉汇成社会自觉”。你同意哪个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9. (2020九上·顺德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1. (1) 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 (2) 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 (3)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②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4. (4) 请赏析文章标题“一个走运的人”。
五、默写
  • 10. (2020九上·茂名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酒酣胸胆尚开张。,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2)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3)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4) 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5. (5) 请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默写完整。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六、写作题
  • 11. (2019九上·福田期末) 写作。

         “一语惊醒梦中人”。小说《其实很简单》中小男孩的一句话点燃父亲正义的火炬。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智者和哲人的话,以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时时警醒着你;父母和老师的话,以他们的期望与关爱,时时教诲着你;同学和朋友的话,以他们的理解和鼓励,时时感染着你……这些话,总会有那么一句直达心灵,影响着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请你以“那句话,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认真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不多于900字;④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请用X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