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1-24 浏览次数:1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我国沿海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开展实地高程测量,按一定等高距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并在图中按比例尺绘出学校的范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该地理兴趣小组采用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
      A . 1∶200 B . 1∶20000 C . 1∶200000 D .
    2. (2) 图示信息反映了(  )

      ①测量区域的地形可能以丘陵为主

      ②图中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③在学校可以看到海上日出

      ④河流上游比下游流速快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米),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 . 自东北向西南 B . 自西北向东南 C . 自西南向东 D . 自东南向西北
    2. (2) 图中x点与y点之间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 175m B . 382m C . 450m D . 550m
  • 3.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1) 贝加尔湖( )
      A . 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 . 湖面中心结冰晚于边缘 C . 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 . 南部的封冻期长于北部
    2. (2)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 湖泊面积大 B . 湖面蒸发弱 C . 湖水深度大 D . 湖水盐度低
    3. (3) 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 . 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 . 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 . 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D . 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 4.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芬兰( )
      A . 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 .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 .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D .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2. (2) 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 . 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 . 西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C . 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 . 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 5.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这里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为泰国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A . 5-6月 B . 7-8月 C . 9—10月 D . 12月一次年1月
    2. (2) 泰国香稻扬花期间( )
      A . 天山山腰可见放牧的牛羊 B . 南水北调水源地水位较高 C . 我国东北地区可欣赏到冰雕景观 D . 华北地区正是小麦抽穗之时
    3. (3) 日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①先进的耕作技术        ②优越的气候        ③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④品质优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6. (2019·肇庆模拟)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在陕南地区, 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2. (2) 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 . 通风透气 B . 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 . 防潮 D . 保温
    3. (3) 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 地形 B . 纬度位置 C . 大气环流 D . 土壤
  • 7. 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 . 热量 B . 水分 C . 光照 D . 土壤
    2. (2) 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
      A . 劳动力成本低 B . 生产技术先进 C . 种植历史悠久 D . 能源供应充足
    3. (3) 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
      A . 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B . 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 . 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D .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8. 2018年7月18日,我国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运。这个大型的城市电网“充电宝”,只用两个月就建成了,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能,用电高峰时释放电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是( )
      A . 沿海火电基地 B . 南沙群岛 C . 内陆风电基地 D . 横断地区
    2. (2) 建设大型电池储能电站的意义是( )
      A . 为经济建设生产巨大电能 B . 将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 C . 增加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 D . 有利于环保但没有经济效益
  • 9. 19世纪以来,德囯境内的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使河流失去正常的河道功能,严重影响沿岸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近十几年来,德国恢复河流水文形态特征工程日益兴起,工程要重塑自然河道的凹岸和凸岸、浅滩和深潭、沙洲和沙滩,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下图为“某河流水文特征工程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河流被大规模裁弯取直和渠化有利于( )
      A . 发电和航运 B . 水质改善 C . 航运和泄洪 D . 鱼类生产
    2. (2) 河流的生态修复使河流( )
      A . 侵蚀作用明显增强 B .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 河道形态标准化 D . 水流速度减缓
  • 10. OLED屏是新一代高清显示屏幕,韩国LGD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条件是LGD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加强技术安全检查流程,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1) 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
      A . 劳动力 B . 政策 C . 市场 D . 原料
    2. (2) 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 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B . 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C . 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 D . 促进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 (3) 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是 (   )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

      ③限制LGD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④降低 LGD公司的生产成本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④
二、综合题
  •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潍县萝卜属于秋萝卜,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传统栽培以露地为主,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为耐寒性蔬菜。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叶片生长温度为15—20℃,肉质根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18℃;高于25℃时,植株生长弱,产品质量差,低于1℃时,肉质根易受冻害。

    潍县萝卜种植历史悠久,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瓶颈期,销量受阻,产值下降。近年来,在政府引导、科研单位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下,形成了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生产模式,使产品真正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下图分别示意山东该县地形和气候要素分布。

    1. (1) 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山东潍县萝卜品质优良的原因。
    2. (2) 说出潍县萝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3. (3) 说明日本、韩国从我国大量进口萝卜的原因。
    4. (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潍县萝卜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人很早就发现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并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农业耕作方式,他们不断通过筑坝、修渠引尼罗河河水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人修建优素福运河,从艾斯尤特引尼罗河水进入法尤姆洼地,最后流入加隆湖。下图示意尼罗河各地(局部)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事物分布。

    1. (1) 简析古埃及农业文明发源于尼罗河各地的自然原因。
    2. (2) 古埃及—年分为二季,分别是夏矛(3月6月)、阿赫特(7月  10月)和佩雷特(11月一次年2月)。指出古埃及人在尼罗河谷地播种粮食作物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3. (3) 说明法尤姆洼地的地势特点对该处绿洲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4. (4) 简析古埃及人利用帆船在尼罗河开展南北双向航运中所运用的地理智慧。
  •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与西高止山之间。这里大多数时间河流流速平缓,河流沿着低矮的海堤流淌数百千米。夏季风盛行时,海水漫过海堤向河流倾泻而来,而后的集中降雨在短暂的时间里又造成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湖水系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区域称为回水区。

    喀拉拉邦的贝里亚尔野生动物保护区丛林茂密,野生动物丰富,贝里亚尔湖为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每年1—4月份是游客乘船观赏亚洲象、孟加拉虎等陆地野生动物的较佳时间。图甲示意喀拉拉邦局部地区,图乙示意印度城市科钦的气候特征。

           

    1. (1) 说明“回水”现象多形成于夏季风盛行时的原因。
    2. (2) 说出“回水”现象发生时回水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
    3. (3) 请从气候角度推测游客多选择1—3月前往贝里亚尔湖观赏陆地野生动物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