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1-06-29 浏览次数:19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填空题(本题有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 16. (2020九上·苍南期中)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①氢氧化钠固体 ②碳酸钙 ③食醋 ④熟石灰

    1. (1) 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2. (2) 能用来干燥氧气的物质是
  • 17. (2020九上·苍南期中) 硫酸具有广泛的用途。
    1. (1) 若不小心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过了一会儿,白纸会变黑,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填某一性质)。
    2. (2) 若浓硫酸敞开放置一段时间后,       
      A . 质量变大,且会变质 B . 质量变大,不会变质 C . 质量不变,不会变质 D . 质量不变,会变质
  • 18. (2020九上·苍南期中) 炭黑(C)常用作颜料、油墨、以及橡胶的添加剂。工业上常通过利用甲烷(CH4)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方法来大量获得炭黑,同时生成氢气。
    1. (1) 生活中常见气体中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是。(写出一种即可)
    2. (2) 请写出加强热分解甲烷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19. (2020九上·苍南期中) 不锈钢产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硅和锰等元素。
    1. (1) 不锈钢产品不易锈蚀,其采用的防锈蚀的方法是
    2. (2) 把铁矿石炼成钢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利用氢气和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来完成,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Fe2O3+3H22Fe+3H2O ,这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现了氢气具有性。
  • 20.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只皮球表面涂黑,使其先后从 h1、h2 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分别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 A、B,如图所示。

    1. (1) 分析图中两个圆斑大小,可推断 h1h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皮球落地后反弹高度比原来下落时高度低,由此判断,皮球的机械能总量(选填“不变”、“减少”或“增大”)。
  • 21.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将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1. (1) 该反应的实质是
    2. (2) 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值。(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 (3) 图中各点中溶质种类完全相同的两点是。(填字母)
  • 22. (2020九上·苍南期中) “玩卡片”是一种小游戏。某兴趣小组给卡片上标上物质的化学式,要求甲、乙同学各出一张,先后两张卡中的物质必须会发生反应,直到最后所剩卡片最少为胜利者。

    1. (1) 六张卡片中属于碱的是。(填化学式)
    2. (2) 若乙同学先出卡片“CuO”,甲同学可选的卡片有张。
    3. (3) 若甲同学先出卡片 2,可以让两人卡片出完。此出法中,乙同学最后出的卡片是

      (填卡片序号)

  • 23. (2020九上·苍南期中)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经济开始推出共享电动车,如图所示。

    共享电动车使用铅酸电池作为能源,正极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为铅(Pb)。

    1. (1) 在电动车启动后,正负极材料会与电池中的酸液反应逐步转化为 PbSO4 (难溶于水),由此可知该电池里的酸液的溶质为
    2. (2) 当电动车电量不足时,需要为铅酸电池充电,该过程中,会将电能转化为能。
    3. (3) 下列说法正确且属于支持共享电动车推行的是       。(可多选)
      A . 铅酸电池内的溶液中存在少量铅离子,会引发重金属污染 B . 电动车的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减少,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C . 电动车停放点基本露天,夏天长时间暴晒容易引起车内电路起火 D . 共享电动车费用不高,且出行方便,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E . 利用铅酸电池代替燃料汽油,能够解决所有的能源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27(2)题 6 分,其余每空 3 分,共 36 分)
  • 24. (2020九上·苍南期中) 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固体未溶解,小组成员对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①:样品成分是 Ca(OH)2

    猜想②:样品成分是 Ca(OH)2 和 CaCO3

    猜想③:样品成分是       

    小红设计实验并根据现象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

    分离出滤液,滤纸上残留白色固体

    样品中有 CaCO3

    2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样品中有 Ca(OH)2

    小红得出结论: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 Ca(OH)2 和 CaCO3

    1. (1) 猜想③样品成分是
    2. (2) 小明认为小红实验 1 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3. (3) 小明要证明猜想②正确,还需要增加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25. (2020九上·苍南期中) 为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 取一根塑料管,沿中间轴均匀地切成两个半凹型的塑料管;

    Ⅱ 将两根半凹型的塑料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Ⅲ 塑料管外壁标上刻度;

    Ⅳ 将一颗钢珠从管口静止释放,观察并记录钢珠推动木块的距离。

    1. (1) 实验中是通过来判断钢珠的动能大小。
    2. (2) 用半凹型的塑料管代替书本上的斜面进行实验,其好处是
    3. (3) 小明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在斜面上不同高度下滑,并记录木块移动距离,数据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小球质量/克

      2

      5

      5

      5

      20

      小球下滑高度/厘米

      10

      10

      20

      30

      5

      木块移动距离/厘米

      4

      10

      20

      30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第 5 组时,纸盒移动的距离应为厘米。

  • 26.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小科利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现有砖红色、无金属光泽的氧化亚铜生成(C+4CuO  CO2 ↑+2Cu2O)。查阅资料可知,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质量比会影响实验产物。为了反应得到单质铜,小科探究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实验步骤如下:

    ① 木炭和氧化铜按 1:6、1:8、1:10、1:12、1:14 的质量比进行配制。

    ② 将木炭和氧化铜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 10 分钟并烘干,冷却后充分混合。

    ③ 连接装置,加入混合物,加热。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倒出混合物,观察并记录混合物状态。

    实验序号

    1

    2

    3

    4

    5

    反应物质量

    比(C:CuO)

    1:6

    1:8

    1:10

    1:12

    1:14

    实验现象

    轻微红热

    红热

    红热

    红热

    轻微红热

    物理状态

    红色金属光泽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红色金属光泽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大量红色金属光泽固体

    砖红色粉末中有少量红色金属光泽固体

    砖红色粉末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1. (1) 将木炭和氧化铜进行充分混合的目的是
    2. (2) 本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 (3) 为了寻找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应如何设置质量比进行进一步实验?
  • 27. (2020九上·苍南期中) 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常用来镀在其他金属的表面上达到防锈的目的。小明想利用实验室的药品和器材来比较铝和铬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器材及药品】厚度相同的铝片和铬片(表面打磨过)、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剪刀、秒表、注射器若干、具支试管若干、橡胶塞若干、相同气球若干。

    ( ( 温馨提示:在金属活动性强弱差别不大时,产生气泡的快慢 难以区分) )。

    1. (1) 实验中使用的铝片和铬片表面均用砂纸事先打磨过,其目的是
    2. (2) 小明利用相关实验器材搭建了如右图所示装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步骤。

      建议:①每组实验中取用稀盐酸 10mL;②每组实验取用金属片 2 片;

四、解答题(本题有 6 小题,第 28 题 6 分,第 29 题 6 分,第 30 题 6 分,第 31 题 8 分,第 32题 9 分,第 33 题 9 分,共 44 分)
  • 28.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实验室里有两瓶久置未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每瓶原先各存放 8 克氢氧化钠,为检验其是否变质,小科设计了下列实验对其中一瓶的成分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1. (1) 写出用 pH 试纸测定滤液 pH 的方法:
    2. (2) 在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3. (3) 小科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瓶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小明想知道另一瓶中氢氧化钠是否也变质了,他将瓶中固体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00 克,充分反应后测定溶液的 pH 恰好为 7。通过计算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请

      判断其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9.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图甲是运动员在进行撑杆跳高的示意图,图乙 0-t 1 表示人手拿撑杆助跑时段,t 1 -t 2 表示人助跑结束到撑杆形变最大的时段,t 2 -t 3 表示撑杆形变最大时到撑杆离手的时段,t 3 -t 4 表示撑杆离手时到人越过横杆下落到地面前的时段。(整个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人和撑杆之间的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运动员在撑杆跳高的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变化的大致图像,并对图像各段的变化情况做出解释。

  • 30.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小明想利用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1. (1) 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A”或“B”)。
      A . 先加入稀硫酸,再点燃酒精灯 B . 先点燃酒精灯,再加入稀硫酸
    2. (2) 反应一段时候后,发现 B 装置发烫,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 (3) 实验中除利用氧化铜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氧化铜是否发生反应外,还可以通过什么现象来判断。
  • 31.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如图所示甲为某品牌的电动平衡车,它在行驶过程中仅仅通过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实现车辆的启动、停止等动作。

    1. (1) 若该电动平衡车的踏板高度为30厘米,小明质量为60千克,当小明从水平地面站到电动平衡车的踏板上,求该过程中小明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2. (2) 如图乙所示为小明某次骑行平衡车时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若该平衡车自重为120牛,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为总重的0.1倍,请计算:小明骑行过程中,电动车在5-10秒内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3. (3) 如图丙为在5米/秒的速度下,普通自行车和电动平衡车遇到突发情况时所需的制动(从发现情况到车停下)时间。请分析表中数据,从安全角度给电动平衡车使用者提出建议。(一条即可)
  • 32. (2020九上·苍南期中)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稀硫酸(该过程中只考虑氧化铁和铁分别与稀硫酸的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样品质量/g

    30

    30

    30

    30

    30

    30

    稀硫酸质量/g

    50

    100

    150

    200

    250

    300

    生成气体质量/g

    0

    0.1

    0.3

    0.5

    a

    0.6

    1. (1) 第1次实验时无气体生成的原因是
    2. (2) 第5次实验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3. (3) 实验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Fe+H2SO4=FeSO4+H2↑,Fe2O3+3H2SO4==Fe2(SO4)3+3H2O)

  • 33. (2020九上·苍南期中) 在一烧杯中盛有 100gBaCl2和 HCl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溶液中钡离子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 AB 段表示 Na2CO3溶液与混合液中的反应。(填化学式)
    2. (2) 通过计算求出图中 m 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Na2CO3= BaCO3↓+2NaCl)

    3. (3)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并结合图及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