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4-10 浏览次数:1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2020七上·定陶期中) 经典诗文积累
    1. (1) 请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4)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5. (5)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6. (6)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7. (7)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自己对饱经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1) 诗的前两句中“”和“”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三、课内阅读
  • 3. (2020七上·定陶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人不其忧        堪:

      ②博学而志            笃:

      者如斯夫        逝:

      ④匹夫不可志也        夺: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3) 第①章赞扬了颜回什么品质?
    4. (4)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 . “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5. (5) 第④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在生活中或许也有这样的经历,请谈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超过30个字)
四、现代文阅读
  • 4. (2020七上·定陶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选)

    ①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kē cháo(   )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ɡ(   )嘹亮地响着。

    1. (1) 阅读选段④,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kē cháo()   liáo liànɡ(

    2. (2) 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 (3) 春风是无形的,但在“春风图”一段中,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春风,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请你从文中找出描写其它感觉的句子,仿照示例写一写。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柔和。

    4. (4) 写景不仅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觉,而且还要合理安排景物的写作顺序,在选段③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出了春花的繁密茂盛、色彩绚丽、香气浓郁。
    5. (5) 有人说,选段③中,划横线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与本段描写内容——春花无关,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 5. (2020七上·定陶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上的背影

    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岩壁的一个背影上。这是个红色的背影,一点一点向上移动着。人群中还有几台摄像机,在仰拍。如果拉近镜头,可以看到这个红色背影的身形是胖的,是个女人,发丝黑中杂着白的,年龄肯定不小了。

    这个背影此刻正气喘吁吁,但下面的人听不到。汗流到她眼里,很痒,但她腾不出手来擦拭,只好使劲眨巴眼。她知道下面有无数双目光在注视自己,可她只在意其中的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来自于坐在轮椅上的那个女孩。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紧紧地捂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心里也一定在喊:妈妈,小心!妈妈加油!

    妈妈会加油的,她在心里回应着女儿,一只手紧紧地抠着一道崖缝的边缘,另一只手向上伸着,寻找新的落点。她觉得此刻自己的脚就是女儿的脚,自己的手就是女儿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儿攀爬。

    女儿喜欢这个攀岩的电视节目。只有在电视前看这个节目时,女儿脸上才有一丝难得的笑容。一场大病后,女儿就站不起来了,医生私下告诉她,你要有心理准备,你女儿以后能站起来的可能性不高。

    尽管她没有告诉女儿实话,但女儿仿佛知道了一切,整日里坐在床上,失了神。有时会说,妈,我干脆死了吧,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她就骂女儿瞎想,然后出门去,找个僻静的地方哭一场。

    来参加这个攀岩节目,是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当时女儿看到节目上的那些平常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可以攀上岩壁去,就说人家真厉害。她听了随口一句,有啥厉害的,我也行。女儿说,你哪行,都五十多岁了,腰疼腿也疼的。她说,我咋不行,我爬给你看。女儿说,我是说着玩的。

    但她认了真。

    她找到了节目组。攀岩的教练们却不同意,岁数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她软磨硬缠,连着几天都去找,最后讲了自己女儿的事。教练们商议了一下,才勉强答应。两周的攀岩课程和基本训练后,她终于来到这座岩壁下。

    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轻力壮,十八米的岩壁,很快就攀到岩顶,探着身为她加油。这时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症。很快,她就手臂无力,酸疼麻木,有几次脚没踩稳,手没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们一声惊呼。幸亏有安全绳。

    满眼满脸的汗水。但她没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

    终于,她攀上了岩顶!早攀上去的年轻人在为她鼓掌,岩下的人也在为她鼓掌。轮椅上的女儿,巴掌拍得最响。

    她俯身向岩下喊:“慧慧,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今后咱们都要好好地活!”岩壁太高,声音太轻,容易被风刮走,落不下。这时岩上的人们都俯下身,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要好好地活!……”

    底下的慧慧仰着头,流着泪,大声喊:“妈妈,我会的!”她周围的人也将手卷成喇叭,一起喊“会的!……”

    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

    1. (1) 文中“她”不适合参加攀岩项目的原因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 (2) 请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划破了,两个膝盖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继续爬。我行,我一定能行!她一边攀着,一边念叨。脚、手没力气了,歇一歇,攒一攒,再使劲。

    3. (3)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文章最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从岩上落下来的声音,从岩下飘上去的声音,碰撞在一起,飘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荡。

    4. (4) 文章以“向上的背影”为题,有何妙处?
    5. (5) 每一位母亲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你读懂这份爱了吗?请叙述一件体现母亲爱你的事。(不超过30个字)
  • 6. (2020七上·定陶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初中那会儿,父亲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而小资的生活,但我的学习还是蛮不错的,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这所实验中学。

    ②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十亩地,分给各个班,让自己种东西,收获后自己卖作为班费。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③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里的佼佼者,学校一届只在各乡镇招十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生活的不易,他每个月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干饼,再带些咸菜,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的早都换成了又轻又暖的羽绒被。

    ④种菜初期的新鲜劲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⑤这片菜地,多亏李同学了,全班就他会种,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菜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空到菜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干得最卖力气,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都习惯了。

    ⑥我不去劳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了眼里,严厉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班费。

    ⑦秋天到了,菜地收获了,是个半收季,卖了八百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李同学二百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四百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后来,李同学也拒绝单独分给他的二百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⑧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师傅倾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三十元。”我点了点头,没说太多就走了。

    ⑨那天下午,逛街累了,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两个熟悉的身影,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回家。车上,我和王老师闲聊,问王老师:“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钱来看电影?”

    ⑩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对我说:“程刚,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知识竞赛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⑪“为啥?”我有些疑惑地问。

    ⑫“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你的青春了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向了我。

    ⑬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的色彩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1. (1)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李同学”这一形象主要通过“我”的叙述来刻画,虽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人物形象依然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B . 从王老师欣然应邀和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的情节,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学生的好老师。 C . 文中第⑨段划线句“我”对王老师的问话,明显流露出“我”对“李同学”的嘲讽、鄙视和不理解。 D .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对“我”的心理刻画,道出了“我”对青春的感悟和对“尊重”的理解,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 (2) 结合上下文,谈谈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 (3)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⑬段加点的“翻涌”一词有哪些含义。
    4. (4) 认真阅读选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同学”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读完本文,你一定受到很多启示。请写出一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作文
  • 7. (2020七上·定陶期中) 写作

     一个人的童年生活中总有给自己深远影响的人。寿镜吾老先生启发童年鲁迅爱上了读书;莎莉文老师激发小海伦的求知欲,重塑了她的生命;至圣先师孔子因材施教,七十二贤人皆出其门下,并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