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次 | 赞成票 | 反对票 | 作权票 |
第15届(1960年) | 34 | 41 | 22 |
第16届(1961年) | 37 | 48 | 19 |
第20届(1965年) | 47 | 46 | 20 |
第25届(1970年) | 51 | 48 | 25 |
第26届(1971年) | 76 | 35 | 17 |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雅典)人对于政体问题的讨论表明:从公元前470年开始,希腊知识群体就广泛关注和参与政体讨论,提出了不同政体之间的优劣和最好政体的问题。公元前4世纪,政治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续了关于政体的讨论,同时又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将政治伦理纳入思考范围,由此开创了西方政治学。
——摘编自黄洋《西方政治学的前史: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思想》
材料二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身历其境的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受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态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是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写的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了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此外,还需要有很好的群众、有很好的党、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有便于作战的地势、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这样走来——〈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
材料一 法、德两国曾是千年世仇,它们断断续续打了1100多年,据历史学家统计,双方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战23场,平均50年打一场大战。1870~1945年,法、德之间爆发了三次大战,巴黎两度被德国占领,二者毫无疑问是欧洲彼此积怨最深的国家。……西德阿登纳总统要使德国作为一个平等的和受尊敬的伙伴加入到一个西欧共同体中去,而且他要使德国牢固地与西欧的文化、宗教和政治的传统联系在一起。政府基于此行事,民众也大为认同。到20世纪中叶,法德在二战后成功实现了和解。
——摘编自和春红《战后法德和解:从不可能到可能》
材料二 到1945年战争就要结束时,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记。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六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秦亡后,此新制成为中国古代国家的基本制度。……可是历史上总有一些人将秦始皇某些错误或某个帝王的横征暴虐加在一起,统统作为中央集权制的罪状而加以批判。以至于有学者说,中国古代根本没有政治文明,只有“封建专制主义传统”。虽有人如此说,但毕竟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反映在认识上却迥然不同,如唐朝的柳宗元说:“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民国初年的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
——摘编自张玉玺《中国“大一统”与中央集权的历史演变》
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部分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