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七上·姜堰期中)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 . 我不知道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C . 人工智能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 D . 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 2. (2020七上·姜堰期中)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到北斗系统的强大功能,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B . 美国个别政客咄咄逼人 , 企图把自身抗疫不力的黑锅归咎中国。 C . 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汗牛充栋 , 不可胜数。 D . 今年国庆和中秋不期而遇 , 家国相拥,举国欢庆。
  • 3. (2020七上·姜堰期中)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宏儿”写成会飞的鸟儿。) B . 快下来,我在楼下等你。(这句中的两个“下”词性相同。) C . 只要你肯屈尊光临寒舍,我一定不吝赐教。(这句中的谦辞敬辞用法无误。) D . 印度诗人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冰心诗歌创作受到泰戈尔影响,风格有相似之处。
  • 4. (2020七上·姜堰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阿长与〈山海经〉》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文章夹叙夹议,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的形象。 B . 《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句的是《琐记》篇,这篇散文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关于中国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洋务学堂的风俗画。 C . 《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 . 《无常》中,借“无常”形象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E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强烈批判寿镜吾老先生。
二、字词书写
三、句子默写
  • 6. (2020七上·姜堰期中)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1) 水何澹澹,
    2. (2) ,江春入旧年。
    3. (3) 夕阳西下,
    4. (4) “”,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5. (5)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6. (6) 学而不思则罔,
    7. (7) ,切问而近思。
四、名著阅读
  • 7. (2020七上·姜堰期中) 根据选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选段中的先生是(填人物)。

    B.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选段选自《朝花夕拾》的 《》(填篇名)。

五、综合性学习
  • 8. (2020七上·姜堰期中) 语文实践活动

    七年级开展“我读《论语》”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 (1) (中西合璧)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请你从《论语》中找出与上面这句话哲理最接近的一则:

    2. (2) (一脉相承)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列举一个成语并向同学解释它的意思:

    3. (3) (琢玉成器)

      以下文字是小明演讲稿的一个片段,请帮他修改。

      同学们,这次活动,让我从中汲取了人生的养分,a让我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也让我更加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习《论语》,不光靠读,更应饯行。

      ①划线句a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帮他修改。

      病因:,修改:

      ②划线句b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帮他修改。

      错别字:,应改为:

六、诗歌鉴赏
  • 9. (2020七上·姜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①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

    1.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的自然之景,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与豪放洒脱之情。
    2.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与本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 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七、课外阅读
  • 10. (2020七上·姜堰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奚:为什么,怎么。

    1.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简子不曰() ②夫子孔子数十年(

      ③终业而之() ④哉,子贡之言也(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终业去之

      A . 人不知不愠 (《论语十二章》 ) B . 博学笃志 (《论语十二章》 ) C . 三十立  (《论语十二章》 ) D . 温故知新(《论语十二章》 )
    3.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孔 子 犹 江 海 也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②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5. (5) 文中的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八、现代文阅读
  • 11. (2020七上·姜堰期中) 阅读鲁迅的《父亲的病》(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②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 , 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③“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④“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⑤“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⑥“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⑦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⑧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1. (1) 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便非一百元不去”“草草地一看”“拿了一百元就走”的作用。
    2. (2) 结合《父亲的病》选段,说说你对第⑧段加点词“名医”的理解。
  • 12. (2020七上·姜堰期中) 阅读赵瑜的《草原的样子》,完成下列小题。

    ①草原的阔大像一首长诗,足以容得下一个人写上十年。

    ②我发现,草原是分段落的。一段是浓的,一段是淡的。浓的大多人烟稀少,草和鸟类繁多,自由生长的草将草甸填满,又爬坡,将丘陵和山坡填满,再然后,草扑向天空,向更远处行走。

    ③草被风吹远,被鸟儿迁移,被大雨或河流卷走。草生出更多的草,草与草交谈、战争、联姻。草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它们受制于马蹄、牛羊和人类的汽车,也受制于大风、雨水和温度。

    ④草原深处,牛羊多了起来。有时候,一队牛群过马路,它们悠闲地相互蹭着身体,几辆汽车停下来,人们下车,争相给几头淘气的牛拍照,那些牛的眼睛里有更加丰富的内容。我有时想,这些吃草长大的动物,它们的命运并不好,大多成了人类的食物。然而,它们在草原上吃草的姿势是那么安静、迷人,仿佛是一个深陷故事的读者,低着头,久久才抬眼看一下天空。

    ⑤草原上的天空是低的,低到云朵的上面,感觉云是草生出来的,在草原上跑来跑去,而天空是贪婪的,想偷听云彩的谈话,低下来,再低下来。然后,天空和草地融为一体。

    ⑥草原上常有大片大片的野花,远看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被草的绿淹没;等到近处,会发现,那些花大多是热烈的深色花朵。有些花艳丽到极致,在这样偏僻且庞大的孤独里开放,让人觉得忧伤。用识花软件来看它们,一一知道了它们的名字——马兰花、柳兰花、狼毒花、金莲花、山丹花……这些藏在草原上的花朵,它们的一生是一个隐居的故事。又或者,尘世中大多数人的一生,也不过像草原上的一朵野花那样,被杂草般的世事包围着,即使有那么一段时间开出了艳丽的花,却也未必能被人看到。这样想来,便觉得通顺了、安慰了。世间的事,不过是仿生的。这些花朵,或者那些平淡的人生过往,只要有草原上的风吹着,有鸟叫声伴随着,便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有意义的。

    ⑦被草原包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想到了钢琴,风吹过草原的时候,琴键舒缓地奏响,阔大,又有秩序感。

    ⑧草原上,更多的是远方。没有建筑,没有人类社会的烟火和灯光,没有污染,没有噪声,没有红绿灯,没有垃圾箱和广告牌,有的,只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远方,那是神居住的地方,又或者,那是词语居住的地方。

    (摘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2期) (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2. (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加点词语“仿生”的含义。
    3. (3) 文中第②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都是写草,手法与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朱自清《春》)

      手法的不同:

      作用的不同:

  • 13. (2020七上·姜堰期中) 阅读赵振华的《那年母亲打月饼》,完成下面小题。

    ①时间总是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

    ②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

    ③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 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

    ④小时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

    ⑤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

    ⑥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

    ⑦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

    ⑧父亲每送月饼,只住一晚,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

    ⑨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己。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

    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有世家子弟,有官员子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⑪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限温暖!

    ⑫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

    ⑬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弈。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

    ⑭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

    (有删改)

    1. (1)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对父母的情感

      小时候

      望眼欲穿

      上大学

      父亲千里送月饼

      结婚后

      无限温暖

      现如今

      我给父亲祭月饼

      思念父亲

    2. (2) 第③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

      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3. (3) 文章结尾段划线句子哪个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
    4. (4) 第⑥段写:“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内心独白。(40字左右)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九、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