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2-25 浏览次数:17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同学们的读书分享丰富多彩,其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警察故事》里的犯罪分子非常嚣张,竟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向善良的群众。 B . 警察只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地搞好自己的工作。 C . 小明分享的《警察故事》,故事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D . 小花写的那篇读后感议论入木三分,结构别出心裁,文字如行云流水,我等只能望其项背
  • 2. 小明特别关注《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收集了以下信息。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经过多次修订、讨论,写作组拟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1年)》提纲。 B . 大家认为深圳读书月开展 20 年来,有效促进了深圳市民的阅读热情,引领了全国全民阅读风潮。 C . 通过向读书月各主要承办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使他们了解各相关单位在活动组织及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 D . 正因为这一高贵的坚持,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崇尚读书、热爱读书已成为当今深圳人的新风尚。
  •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 . ⑤⑥②③①④ B . ⑤⑥①③②④ C . ④③②①⑤⑥ D . ①②④⑤⑥③
二、字词书写
  • 4. 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八年级的同学举行了读书分享活动。

    沉迷于《警察故事》的小明,分享了“孤岛派出所”里的一个小片段:

    他对那种藏污纳(     )的场所深( )痛绝。三十余载的警察人生,留在他记忆里的,不仅仅写满了梦想与希望,更是一段(      )刻着经济发展的时代印痕。先说交通工具,车辆渐渐变得眼花liáo(    )乱了起来,各种各样的小车越来越多……

    1. (1) 给加点字注音:藏污纳     深痛绝
    2. (2) 看拼音写汉字:juān刻   眼花liáo乱
三、名著阅读
  • 5. “深圳读书月推荐书目”是深圳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之一,请你向大家推荐一本值得一读的课外名著。

    ①推荐的书名:

    ②推荐的理由: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的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出来。

    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来说,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

    1. (1) 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2. (2) 联系实际,谈谈从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句子默写
  • 7. 默写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3. (3)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 (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6. (6)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7. (7) ,千丈见底。(吴均《与朱元思书》)
    8. (8) 柴门何萧条,。(曹植《梁甫行》)
    9. (9)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五、对比阅读
  • 8.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四时俱备

      ②晓雾将

      ③蝉吟鹤

      重幽居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是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 乙文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 C . 甲文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寥寥八字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种大自然的美景。 D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
    4. (4) 甲文点明中心的是哪一个字?甲乙两文的作者在写景的同时,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材料二)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目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于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材料三)人教版和统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

    优秀古诗文

    占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1-6年级

    (12册)

    124(篇)

    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7年级]

    小学40 (篇)

    初中7-9年级

    124(篇)

    51.7%

    [40篇/年级]

    初中29(篇)

    鲁迅作品9篇

    (材料四)

    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1. (1)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语文教材的变化,是部分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B . 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率约占初中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 C . 初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将增加名著阅读为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 D . 新教材的改动比较大,对于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有所阻碍。
    2. (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人教版和统编版教材的不同。
    3. (3) 结合材料二,说说“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一句中加点的“以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媂

    ①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②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③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园田,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④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长袖善舞,与清风共舞一段动人的舞蹈。竹林一年四季都是蓊郁翠绿的,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堪比天籁。夏夜,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知道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如此高尚的地位。于是跑回来审视了一番我那绿竹掩映下的老屋,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⑤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母亲常摘来包花生糯米糍粑,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我就天天盼着它们快快成熟,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⑥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⑦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我害怕得经常睡不着,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给屋里盖上一层梦幻般的乳白色。每晚我望着“天窗”,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⑧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⑨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上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看得如痴如醉。有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躲到屋檐下避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接踵而来,瓦的声音就叮叮的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⑩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越走越远,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疲于奔命,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做梦也想回到故乡的老屋里睡一觉,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1. (1)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故乡的老屋的?请简要概括,任选3点回答。
    2. (2)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3. (3) 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4. (4) 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5. (5) 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从古人的居所引出抒情对象,故乡的老屋,记叙了老屋给自己留下的温暖回忆,请分享一下你心里的老屋吧!
七、作文
  • 11. 作文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