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东台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老画家入木三分的水墨画,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 在秋季田径运动800米比赛中,王华鹤立鸡群 , 成绩一路遥遥领先。 C . 经过李梅的认真修改,这篇习作立意深刻、语言流畅,可谓妙手偶得 D . 见了校长,你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如今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 2. (2020八上·东台期中) 下列说法和分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风度优雅”“积雪初融”“翘首而望”“开创未来”(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 .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这就是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C .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句中应将“点燃”和“照亮”调换顺序)
  • 3. (2024九下·衡阳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注重田野调查

    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

    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

    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

    A . ③②⑤①④ B . ③④②⑤① C . ④②③①⑤ D . ④③②①⑤
二、字词书写
  • 4. (2020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放眼条子泥湿地,黄与绿主宰着,广袤无垠,坦荡如dǐ;其生态独特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曲指可数。582公里,每一天,盐城从那宽阔绵延的海岸线开始醒来。丹顶鹤翩翩起舞;麋鹿萧洒漫步;勺嘴鹬悠然栖息,……它们的自在生活,诠释着这里的àng然生机。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坦荡如dǐ()     àng()然生机

    2. (2) 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将之改正。

      改为      改为

三、句子默写
  • 5. (2020八上·东台期中)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
    1. (1) 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2) 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
    3. (3) 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 (4)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 (5) 《使至塞上》中描绘边关大漠壮阔雄奇之景的句子是
    6. (6) 请以“动物”为专题,将古诗文中写到动物的句子编辑起来。(除“示例”外另写两句)

      示例: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四、名著阅读
  • 6. (2020八上·东台期中) 名著阅读。李华和王梅同学在阅读《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之后,举办了读书交流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聚焦名著。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是的,五年奋斗,五年辛酸,五年风风雨雨,五年坡坡坎坎。今天,中国终于签订了第一个正式发射合同,乌可力当然欣慰不已。(选自《飞向太空港》)”选文中“中国终于签订了第一个正式发射合同”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介绍了郭守敬参与制定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2. (2) 探究专题。全班阅读《飞向太空港》,请你根据示例,设计一个探究专题,以便加深阅读感受。(提示:设计角度可从人物刻画、思想内容、写法特色等方面)

      示例:

      专题:

    3. (3) 交流经验。在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时,同学们普遍觉得不知道如何读懂科普作品。请你向同学们列出阅读科普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写出两条即可)

五、综合性学习
  • 7. (2020八上·东台期中) 海滨中学八年级(3)班正在举行“人无信不立”语文系列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本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学做主持)如果你是此次专题活动中班级演讲会的主持人,请你请拟写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

    2. (2) (推荐漫画)如果你在活动中搜集到了下面这幅漫画,请你向同学们推荐这幅漫画。

       

    3. (3) (赏鉴对联)活动中,李梅同学围绕主题,拟写了三副对联,请你找出不符合主题的一副,并简要阐述理由。

      对联一:做人有道惟诚信,处世无奇却善良。

      对联二:有大量方容万物,无高格何幸三生?

      对联三:以诚为人人人乐,凭信做事事事成。

      对联不合适,理由是:

六、诗歌鉴赏
  • 8. (2020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

    岑参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

    (注)①[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播仙:唐朝安西都护府管辖的部族,故城在今新疆且末县。封大夫:封常清,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②[月窟]古代以为是月亮在西方的归宿之地,此借指极西之地。③[葱山] 即葱岭,今新疆的天山、昆仑山都是其干脉,此指昆仑山。

    1. (1) 诗歌前两句从两个方面突出唐军出征之苦。
    2. (2)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旗竿”中“凝”“扑”二字颇为精妙,试简要赏析。
七、课外阅读
  • 9. (2020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元微之书(节选)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竹千余竿()    

      流水于舍(

      手把笔()    

      我万里(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②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3. (3) 本文与《与朱元思书》都是写给友人的书信,细细体会,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八、现代文阅读
  • 10. (2020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学一点逆向思维

    郭萌

    ①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人们常说,脑袋决定口袋,思路决定出路,都强调的是思维的重要性。那么什么叫逆向思维呢?

    ②一教士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严厉拒绝。另一个教士也去问这个上司:“我在抽烟时可以祈祷吗?”他的请求得到了允许。同一问题,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个教士直来直去,是惯常思维;后一个教士倒过来说,是逆向思维。

    ③由此可见,所谓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悖的一种思维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向发明法”。

    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但事实上人们总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因此,若能运用逆向思维,调整一下正常的思路,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

    ⑤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两句名诗:“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新翻,即翻案创新,亦即逆向思维。他的《秋词》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一反古之哀秋悲秋的萧条景象,创出立意高远的清词丽句,是千古绝唱,可视为逆向思维的优秀成果。

    ⑥生活中自觉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打破常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演义》中周瑜命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分明是强人所难,借故定罪。如果按惯常思维定势在“造”箭上去冥思苦想,当时条件无论如何也交不了差。但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诸葛亮却偏从“不造”上下功夫,于是有了中国军事史上“草船借箭”的千古美谈。诸葛亮颠覆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古训,创造了“巧妇巧为无米之炊”的神话。“草船借箭”是我国历史上逆向思维的伟大创举。《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都写到诸葛亮的逆向思维。比如他的减兵增灶、空城计、七擒孟获的欲擒故纵等等。其实,诸葛亮的过人智慧正在于他思维的与众不同。

    ⑦看来,学点创造性逆向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0第8期,有删减)

    1.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短文第④段中加点词“往往”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短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4)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11. (2020八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饭量

    李世斌

    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了。我从碗里舀出一调羹小米粥,母亲只吞咽了半勺,便闭上双眼,不管我怎么劝,也不肯再开口。

    我把碗轻放到床头柜上,起身走到病房外的露天平台上,点了一根烟。先前医生已经无奈地告诉我,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我儿时一直以为母亲的饭量很小,后来长大了,才意识到母亲的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开心的时候,能喝下二两米烧,连精带肥的猪肉咸菜馅的麦饼一次也能吃下一整个。如今,母亲老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

    我鼻子阵阵发酸,想起了从前。

    那时我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就盼着吃饭,饥饿感如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伴随着我。如果哪餐饭有番薯米粥吃,就算好伙食了,我一口气能吃下两大碗,我的两个弟妹也不甘示弱,吃着碗里的,两眼却瞟着锅里的。母亲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吃,自己顶多吃半碗粥就不再吃了。父亲贴着碗沿吸溜几口粥,会问一声母亲:“你就吃半碗粥,能行呵?”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

    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兮,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

    田间的父亲光着膀子,脊背晒得乌墨般黑。他把寸寸断的粉干连吃带喝,会有意剩下一些让给我吃。我想起母亲的叮嘱,便眼巴巴地摇摇头不肯吃。父亲笑笑说:“娒,阿爸叫你吃你就吃,阿爸不告诉你阿妈。”

    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上体育课,我突然晕倒了。过一会儿苏醒了过来,老师不放心,叫学生到我家通知家长把我领回去休息。是母亲急匆匆来领我的。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村口的一家面店,母亲问我:“娒,肚饿不?到面店吃碗面吧。”

    我当然想吃一碗鲜汤面,我咽下口水说:“阿妈,你吃我才吃,你不吃我就回家吃番薯。”

    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好,阿妈身上正好有点零碎钱,阿妈也吃一碗,也好几年没吃店里的鲜面了。”

    我跟母亲面对面坐在窄桌前,待两碗汤面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面条往嘴里送。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面夹了几筷子到我碗里,才开始慢慢地吃着。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佝偻着背走过来,手里捏着一只磕了沿的瓷碗。

    当我把一碗汤面吞进肚子里后,我见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我好奇地问母亲:“阿妈,你才吃了几口,怎么不吃了啊?”

    母亲微笑一下说:“阿妈饭量小,吃不下了。”

    母亲说完便拉起我离开面店。在走出店门口时,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

    在那一瞥间,朝天的碗底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

    好久以前的事了,却恍若昨天。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08月07日 15版)

    1. (1) 通读全文,思考短文中主要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 (2) 请你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如果哪餐饭有番薯米粥吃,就算好伙食了,我一口气能吃下两大碗,我的两个弟妹也不甘示弱,吃着碗里的,两眼却瞟着锅里的。

    3. (3) 联系全文,品味标题“母亲的饭量”的妙处。
    4. (4) 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同样是写母亲,试分析本文与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有何异同?
九、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