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长林说,直到一九二七年南昌的“八一起义”时,A……………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以前,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党)政府。唐生智、何键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农民大屠杀”,国民党的军阀们不仅杀戮中国共产党人,并且杀戮无数的农会领袖、工人和学生,A………….才毅然转变为中国共产党。他出身于农家,完全对穷人表示同情,大屠杀激起他的愤怒。
……
A………….在哥老会中的声望,是全国皆知的。据红军说,他可以赤手空拳到随便哪一个乡村去,通知哥老会,组成一支军队。他精通门槛中的礼节和术语,他擅长口才,据李长林说,“他讲话时能够把’死人变成活人’”。
以上文段中的A是谁?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和自己的认识积累给他写个人物简介。(100字左右)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②已为佳人③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这里指琴。③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指正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白眼,表示轻蔑。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县⑤ , 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⑤剡(shàn)县:今绍兴嵊州市。⑥就:到。这里指拜访。
①遂至承天寺。
②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因起彷徨
④或问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曲曲弯弯长又长
姜琍敏
①这“曲曲弯弯”的,是一条曾经风光、现在却像个落寞老者,被时光弃于荒草荆臻中的青石山道。
②人们现在称它为“九华古道”。但自明清以降的数百年间,它可是一条必不可少的交通官道,巨蟒般蜿蜒起伏于群山、绿林之间,全长数百里之多。其路面全都由石板或石块铺就,宽约1到2米。每隔一段距离,还建有凉亭,供来往行人歇脚、避雨。明清时期,当地及泾县周边人到青阳县九华山一带经商拜佛、走亲访友,靠的主要是这条路。据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条古道仍是泾县乡民到县城的要道。后来嘛,随着水泥、沥青的省道、国道四通八达,古道便逃不脱人老珠黄的命运了。但恰恰是它大起大落的兴衰史,触动我心中的软处。而生活,也在此又一次显出她的丰富博大与不可测的特性。此行我原是到泾县小岭村古檀山庄来休闲的。这地方山峦叠嶂,溪水淙淙,满耳都是水之潺潺与鸟之啾啾。小岭还是国宝宣纸的发祥地。从古到今,村人几乎家家造纸。我随口问了声,这处处是山的,那么多宣纸,从前是怎么运输的呢?于是便听到了九华古道之说。
③进山探路之日,隔夜暴雨,日来雨消风歇,空气湿润清凉。处处来水的山涧便分外欢势,哗啦哗啦地追了我们一路。皖南的山包座座青幽,古道则依坡傍岭,出没于林间。毕竟已乏人问津,路上石块布满苔癣,光滑圆润。感觉它就像条长长磁带,记录着沧桑岁月和先人的故事、情怀。尤觉惹眼的是,道上道下,山间岭中,触目尽是勉力向上的林木,浓密的枝叶遮蔽头顶的天空。攀至岭上,眼前又豁然开朗。满目青山,满耳鸟唱。那茂密的青翠呵,是想将这漫长而苍老的古道掩映,不让它再被现世的喧嚣打扰吧?或曰:这里像佛界一样纯净呢。没有金钱计较,没有饮食男女的欲望,没有名大名小的在乎,有的只是对大自然固有的一切的感恩……说得是好,但未免过于浪漫。普天之下,古今中外,何曾有过一块纯粹的净土?便是这漫漫古道,便有几多坎坷、几多崎岖!我赤手空拳走着尚气喘咻咻,当年的开山筑路者,要付出多少苦力与汗血?而那些贩夫走卒或村人香客,又有几个能心纯虑净,而非“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当然,辛苦营利,并不为过。且主观是为自己,客观便为了他人。此乃人生本质,社会特性;若再遵纪守法,便为上人……
④作为宣纸故里,小岭山间,最多见的是丛丛青檀。此树是宣纸的主要原料,绿叶纷披,高大细长。小岭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喀斯特山地也适合青檀生长。故其宣纸制作技艺,已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值得叹赏的是青檀树。它一俟成熟便会被伐枝剥皮、打碎制浆;可它却无怨无艾,三年后又是新枝满树,再次供人取用﹣﹣要我看,这盘旋蜿蜒努力延展的,岂止是一条曾经的古道,及满山遍谷忍辱负重的青檀,它更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育史;虽苔痕斑斑,起伏跌宕,却不事张扬,曲曲弯弯长又长……
(选自《扬子晚报•繁星》)
后来嘛,随着水泥、沥青的省道、国道四通八达,古道便逃不脱人老珠黄的命运了。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要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