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联盟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1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上·嘉兴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述;自述生平的,成为“自传”。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是准确的。 B . 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如“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和“元丰六年”中的“元丰”都是年号。 C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每首八句,计四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如《渡荆门送别》、《使至塞上》。 D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二、字词书写
  • 2. (2020八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常令我们bǐng      息凝神,而在文学家娴熟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文学家们常常将自己的个性隐nì        在自然景物中,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在异彩纷chéng        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从而沉迷于自然里的变幻,暂时忘却了追梦路上(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的辛劳。

    1.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2)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成语。
三、情景默写
  • 3. (2020八上·嘉兴期中) 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意山水,风光无限。我们跟着刘桢看到了山中松树在严寒中的端正,“① ?松柏有本性”表达了他对堂弟的无限期望。我们曾随②(填人名)的脚步,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③”中感受到动物的欣悦与欢畅。我们跟着王绩遥望山野秋景,④“”两句借典抒情,感受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绪。我们也曾随李白畅游楚地,惊叹于诗人用奇幻想象在“⑤ ”两句中为我们描绘出天地贯通的壮阔画面。

四、名著阅读
  • 4. (2020八上·嘉兴期中) 同学们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讨,请补充完成下面的阅读记录。

    (浏览目录,整体感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材料一] 在红军所有的军事领导人中,可能没有人比 A 更加“声名显赫”,而且肯定没有人比他更像个谜。关于他的情况,外界知之甚少,只知他曾经在湖北一座窑场做过工,蒋介石曾称他是“文明的一大祸害”。

    [材料二] 我跟红十五军团相处了5天,觉得每时每刻都特别有趣,而对于我这个“苏区调查员”(他们在预旺县这么称呼我)来说,没有什么材料能比A自己的故事更有价值了。我每晚都会在他处理完工作后跟他交谈。

    1. (1) 浏览目录可知,埃德加·斯诺走进苏区的临时首都,进入中国西北红色区域,揭开了“”的谜底。
    2. (2) 文中描写的人物A是
    3. (3) 《红星照耀中国》为纪实作品,力求真实,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4. (4)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这些少年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成为“红小鬼”。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红小鬼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 5. (2020八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后来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全家移住到呈贡桃园新村,每星期上课,进城住两天。文林街二十号联大教职员宿舍有他一间屋子。他一进城,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看沈先生收到的宝贝,谈天。

    ⑦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除了一般的四部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译本,社会学、人类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髹饰录》、《糖霜谱》……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沈先生大都认真读过。沈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⑧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⑨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⑩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 (1) 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2. (2) 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对于沈从文老师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他为什么这样评价?
    3. (3) 回忆性散文往往饱含深情,请你品味下面句子中的情感。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4. (4) 本文与《藤野先生》同为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
  • 6. (2020八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0届“诺贝尔替代奖”获奖名单日前揭晓。中国女律师郭建梅和另外三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成为第40届“诺贝尔替代奖”得主。该奖项旨在表彰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的人。

    自1980年以来,斯德哥尔摩的组织者每年都表彰那些积极致力于消除污染、核威胁、侵犯人权等的活动人士。“诺贝尔替代奖”又称“正确生活方式奖”,该奖项基金会每年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个提名和建议,然后由评审团选出获奖者,并在每年的12月举行颁奖仪式。迄今为止,已经有70个国家的174人被授予“正确生活奖”。今年的获奖人来自西撒哈拉、中国、瑞典和巴西,他们都参加争取正义和自决权以及更美好未来的斗争。评委会称:“我们向四位务实的远见卓识者表示敬意,她们的努力使众多的民众有了捍卫其基本权利,并为地球上宜居的未来而奋斗的意识。”

    公开资料显示,郭建梅,1960年3月出生于河南滑县,现为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权力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执行主任、专职公益律师。

    2014年,中国官方数据首次揭示了一个长期被掩盖的问题:在每四个中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存在男人打妻子的家暴现象。两年后,北京当局通过了一项打击家庭暴力的法律。这是郭建梅和维护妇女权利的活动人士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的成果,也是郭建梅24年坚持在做的一件事——维护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

    她是中国第一位主要从事非营利性法律咨询的郭建梅支持妇女争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抵制性骚扰或禁止妇女怀孕的聘用合同。她帮助那些被剥夺土地所有权的农村妇女争取其权益。尤其是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大男子主义依然严重。郭建梅立了一个中国公益律师网站。一个由600多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协会甚至帮助处理中国最偏远地区的案子。

    “诺贝尔替代奖”组织方说:“面对公民社会空间的限制急剧增加,郭建梅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毅力。”由于郭建梅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开创性和长期努力,因而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替代奖”。

    (来自2019年9月26日腾讯新闻,有删改)

    1. (1) (新闻事实)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
    2. (2) (新闻写法)这则新闻两次引用“诺贝尔替代奖”组织方和评委的话,有哪些作用?
    3. (3) (新闻价值)新闻是否报道或者报道什么,其实是作者的选择,折射其价值取向。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报道这则新闻的原因有哪些。
六、对比阅读
  • 7. (2020八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相:察看。 ②戏:开玩笑 ③王逸少: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疾]A.因往相田得    B.虽乘奔御风,不以

      ②[与]A.相步于中庭    B.未复有能其奇者

    2.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4. (4) 苏轼在两文中称自己为“闲人”“异人”,请结合文章说说这其中各自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七、诗歌鉴赏
  • 8. (2020八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 , 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释)①红袖:指织绫女。②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一八说:“杭州土产绫日柿蒂、狗脚……皆花纹特起,色样织造不一。”

    1. (1) 这首诗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彩绫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散发着浓郁的春意。
    2. (2) 这首诗的尾联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品味着其中的妙处。
八、作文
  • 9. (2020八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丽的颜色》中,作者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深情、舒缓地推出一个个“镜头”。在课文最后的镜头中,居里夫人历尽艰辛,终于见到了那属于她的“美丽颜色”——黑色的底色下闪烁着点点蓝光,宁静而迷人。

    同学们,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哪一抹颜色是你所钟爱的呢?

    请以“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