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秩序
①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朴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范围缩小,在鸡犬相闻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不论在社会、政治、经济各个范围中,都有认为“无政府”是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所谓“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治而治”的社会。
②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③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④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⑤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⑥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⑦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⑧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回家,回家
高明昌
①我总是在母亲重复了几次“你回家吧”之后,才走离老家的。此时,天色已经大黑,门口亮如白昼,黑夜在路灯的照耀下,宅前依旧是黄昏的光景。母亲说,车子慢慢开。我说,一直开得很慢的。母亲笑笑,顺手递来一只大花袋,里面全是水落小菜,有茄子、黄瓜、豇豆,还有红色的秋葵,以及一小包装在保鲜袋里晒干的蒲公英草。母亲说,隔开你上次吃已经一个星期了,现在可以吃了。我诺诺——母亲是算计好日子的。母亲看着我坐上车,看着我开灯,看着我发动车子,看着我倒车,看着我转过车身,向北一路驰去。
②我再也没有侧转脸看老家。看什么呢?母亲一个人的身影。下午三点半,在南桥,把“赏心乐事谁家院”一句唱完,后三字改成“回家转”,再唱一遍,感觉韵脚收得好,气也倒得转,味也真切,想来汤老先生不计较。嘚嘚笃笃,下楼,像个小年轻。开锁,上车,手握方向盘,心念海边村,12公里,25分钟,途经环南路、环城东路、平庄路、金海路、金海支路、奉柘公路、海边村路,七转八弯,很费周章,但总是向南、向南,向南总会到老家。老家在奉贤的南方,莫名的骄傲与欢喜。就在老家,母亲从来没有倚门而待。耄耋的母亲没有诗意。
③母亲永远在田里。
④为这件事情,母亲与我最小的妹妹争论过。一个不让去田里,一个非要去田里; 一个为身体,一个也为身体。没有对与错,爱的世界里,争论是无效的,我们让步了。去吧,有个意思就可以了,早去早回吧。去了能早回? 田地是母亲的世界,去后,一切都由不得你。做儿子的我明白。那日回家,又不见母亲身影,不知道她在田里忙什么。我不去田里,去了后面的叔叔家、西边的阿娘家、东边的婶母家,说道季节和农事。回到宅前,井里打水洗车。洗着洗着,母亲回来了。
⑤后来,母亲每日下午三点过后总在家了,但她依旧没有倚门而待。
⑥看见菜篮里拣洗过的菜,有鸡毛菜、扁豆,还有褪去皮的土豆。母亲问,烧哪个? 答,全烧,少烧一点。母亲笑笑,她打理过的菜全部派上用场,这才是本愿。荤菜呢? 是儿子的任务。母亲知道儿媳会买好,儿子带转家;偶尔没买,儿子看一眼碗橱,便去钱桥镇买。母亲拦不住,便有了谈资——与我的姊妹们买重复了,母亲会说浪费,但语气已没有了我们年少时的较真。上灶烧饭。母亲问,好烧吗? 我说,好烧,我烧。母子争执几下,争执里,母亲的脸上充满惬意。白天的日子更长了,打理蔬菜得在向晚。我到家,母亲要我换鞋(鞋子已经放好),娘俩就一起去看菜园。傍晚的阳光还亮堂着,缓缓地滑过身上,刚落过的雨水已经钻进了土里,土地上飘着些许白色烟气,水洼里的积水冒着泡泡。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母亲说,当心水。又关照,此地好下脚,此地要绕过,把我当不会走路的孩子。也是,不管怎么说我都是她的孩子,虽然年过六十。母亲走路,像一艘小船平稳地驶在河面上,菜园地上的脚印很浅、很匀,一如母亲轻盈的身段。母亲悠悠地给我说着蔬菜的事情。
⑦今年的秋葵是红色的,母亲说,好看是好看,铁锈红,看久了,像是血水,气息沉稳、浓郁,一煮后泛绿又泛白。这秋葵高挑细长,可产量很低哎。母亲又讲起,你忘记了去年的秋葵,天天吃也吃不完吗? 红秋葵只在干上长,枝上不长,明年不种了。说完,母亲用剪刀剪下一根秋葵,第二根让我来剪。我剪秋葵,风吹草动,母亲剪秋葵,却像是人的胳臂被蜜蜂蜇了一下,秋葵树一动不动。轻手轻脚,我是在城里开会的会场学到的,母亲是在田野里学到的。
⑧我惊奇于眼前的一切,变化只在刹那间。
⑨那日下午,二妹根据母亲的想法,将种西红柿的土地翻了个个儿,把发酵的鸡鸭狗粪全部深埋了下去,再晒了几个钟的太阳,而后盖上碎泥,削平。现在的西红柿便一溜溜挂在枝上,风一吹,窸窸窣窣地晃动着,母亲说,连生吃的味道都不一样,你先吃吃。我没有吃,这待遇应该让给母亲,尽管她可能吃不掉一个西红柿。蔬菜的丰收、轮作是必须的,但轮作是不够的。母亲经常告诉我,人吃的物事是人做出来的,不做,坐吃山空。以为这是老套话了,不加评论,母亲则不管我们听不听,用自己的行为证明着她的想法。
⑩每天,母旁都去田里手工除草,回到客堂,手里捏的总是一把青草,像是捏着一把人参一样高兴。菜园里的草,永远喜欢与蔬菜长在一起,蔬菜长高它长大,今天拔掉了明天又长出来,永远拔不完。这也是对的,蔬菜在,草就在,草在,蔬菜在,母亲就永远有事情做。但有一种草母亲从来不拔,而且还好好地护着。
⑪菜园里的无花果实已经如麻雀蛋一样大了,又一个夏天如期而至,晚饭已经摆在场地里。刚吃完,来家里陪母亲说话的人都到了,摇头电扇对准了他们,他们说不热。母亲说,人凉有一个办法,就是要多看绿色。大家觉得对,就一起眼望菜园,议论菜园。有人说到一半,就与母亲一起走进菜园,她们站在曾经出产过不知多少蔬菜的地上,开心地比划着。一阵风刮过,蔬菜地里发出了声响,蔬菜顺风偏了偏身体,那些大如蒲扇的蒲公英便露出了身影。它们规规矩矩地趴在地上,无声无息。我知道,蒲公英不是母亲种的,是母亲特意留下的。
⑫蒲公英将自己白色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又牢牢地掌控着地间的缝隙,枝节朝四面八方伸展。它们不打算离开这里,这里是真的好。这里有丰腴的粮食,这里还有一位善良的母亲。
(《解放日报》2019.7.18)
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郅都行事
西汉·司马迁
①郅都者,河东人也。以郎①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② , 敢直谏,面折③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
②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④莫能制,于是景帝拜都为济南守。至则诛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⑤。
③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 , 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④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⑥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⑦。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有删减)
【注释】①郎:皇帝侍从官的通称。②中郎将:官名,统领皇帝侍卫。③面折:当面驳斥。④二千石: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此指济南太守。⑤大府:高层官府。按济南府本与周围郡府同级,但因惧怕郅都,故那些郡府的太守济南府视为比自己高的上级官府。⑥条侯:指丞相周亚夫。⑦揖丞相:向丞相作揖。此言郅都不阿附权贵,见到至尊贵的丞相,也只是依礼而行。揖:拱手之礼。
①上目都,都不行 ②于是景帝拜都为济南守
不发私书
问遗无所受
已倍亲而仕,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都
段落 |
郅都的形象(四字句) |
第①段 |
敢于直谏 |
第②段 |
治理有方(或嫉恶如仇) |
第③段 |
① |
第④段 |
② |
镜喻
清·钱大昕
①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
②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也,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如果你要问,世上有什么东西最宝贵?我要告诉你不是珍珠、玛瑙,也不是华丽的别墅,而是时间。
请以“劝君惜取少年时”为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注意卷面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