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爱生活,爱写作)
自然生生不息,四季美不胜收,小明同学摘抄了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给其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我爱春天,春山朗润,春水初涨 , 小草贮蓄了一冬的力量,在春风中破土而出。
我也爱夏天,日光粗犷 , 暴雨热烈,大地以自己的丰满展示它全部的诱惑。
我更爱冬天,化了妆的雨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万物自然而平静。
①良医有术救危人
②雨露滋润笑春秋
③丹心可治病解痛
④借得大江千斛水
对联一:上联— 快刀无声除病患 下联—
对联二:上联— 下联— 还与高堂万重恩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秋”的作品,这些诗歌因地理位置、诗人心境的差异使“秋”这个意象在诗歌中含义及其营造的意境也不同。学校的古诗词学习小组准备研究关于“秋”的古诗,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些古诗。
请根据同学们做的批注,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诗人心境 |
出处 |
诗句 |
批注 |
空灵喜悦 |
《峨眉山月歌》(李白) |
① |
写景点明时令,写出了月影随波、月随影动的奇妙画面。 |
豪情壮志 |
《观沧海》(曹操) |
②,洪波涌起。 |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声音,巨浪在大海中翻滚,辽阔壮美至极。 |
忧国忧民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
③仍怜故园菊, |
想象中家乡的那一丛菊花定不负秋阳,仍在战火纷飞中寂寞地开着。 |
高昂奋进 |
《秋词》(刘禹锡) |
④睛空一鹤排云上, |
秋天一派明丽的景色,怎能不触发诗人的豪迈之情! |
孤独落寞 |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
⑤ |
远离家乡的游子在日落之时更显凄苦,沦落天涯,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
心得: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多提问多思考是通往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如《论语》中所说:⑥切问而近思,……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示例 |
人物 |
性格特征 |
名著中的相关情节 |
长妈妈 |
有点粗俗 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 |
有切切察察的毛病; 不识字却费心周折给我买到了《山海经》 |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例句:可以为师矣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黄山冬韵
①古诗有云:“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冬景更佳。”一句话道出了黄山冬季的韵味。
②冬雪也许是上天赏给黄山最大的恩赐了,随着冬季的来临,雪景成为吸引众人的最具魅力的景色之一。经历过春夏秋三季漫长的等待,经历过呼啸北风的磨炼,经历过万千期待的心情,才有了这缤纷冬雪的沉淀。
③黄山的雪经常在夜里悄悄降临,那精灵般的雪花安静地飘落,似乎可以听见簌簌落下的声音,犹如上天的礼物洒落山颠。远处的山峰、常青的松树、曲折的山道上,到处都成了白色的世界。最美的是雪后天晴,一轮暖阳照耀山巅,晶莹剔透的雪花反衬着灼灼的阳光,而那空旷的天际展现出一片苍茫茫的蔚蓝,映村着洁白的雪景,显得愈加彻底与纯粹。当云雾从山涧下升起时,氤氲了整个山谷,恰似给众山笼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纱随风舞动,心随景跳动,一步一景,一景一画,宛若梦境游。原本青翠的松树上挂满了白色的冰凌般的雪花,结成了剔透的冰晶,在阳光下透着七彩的光,装点出了一片玉树琼枝的奇观。那深藏在雪花之中的艳红色野果,红色的果实与洁白的雪交相辉映,更是透出一片勃勃的生机。在那蕴藏下,是下一个春季即将到来的讯息。
④灵动纷飞的雪,飒爽晶莹的冰,壮美惊叹的日出,大气磅礴的云海,冬日的黄山有太多让人称赞和陶醉的所在。如果你来过黄山很多次,却没有观赏过黄山的冬雪,那么你只窥得了黄山的半面容颜,如果你看过黄山的冬雪,却没有领略过一场雪后的日出,分享那轮红日从山后喷薄而出的场景,那么你的此行或许是有些许的遗憾。如果你恰好也看到了日出,却没有欣赏过一场大气磅礴的云海,在山峰间汹涌澎湃,似乎要涌到你的脚下,那么你的此行也是不圆满的。所以在冬季来黄山,抱着一颗安静等待的心,才能收获一份最美的风景。
⑤冬天的黄山,雪中泡温泉无疑是最吸引游客的了。游客们泡在暖意融融的温泉中,可赏缥缈云海、壮美雪景和奇幻雾淞,还能体脸“雪中泡泉”的无限乐趣。漫山的奇松在冰雪的装饰下呈现出一片“玉树银花”的雾凇奇观,其间云雾缭绕,传说中的水晶宫似乎就在眼前。由于温泉池边古树环烧,游客还能近距离观赏“冰挂”奇景。树枝间的冰晶似层层银片相叠,又似串串玉珠垂挂,如梦似幻。抬头,飘舞的雪或轻落池中,或轻拂人的肩头,冰雪的清凉和温泉的暖意构成“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觉。
⑥泡完温泉,不妨漫步桃花溪畔,也可驻足白龙桥,桥上有形似龙头的巨石,惟妙惟肖。桥下的白龙潭则浪花飞溅,形如白龙飞舞,气势壮观。
⑦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品味黄山冬雪,感受特色徽州,黄山景区还陆续开展“观冬雪、看云海、沐温泉、品徽菜、赏徽韵”等活动,同时还有“百辆自驾车畅游黄山”、“安徽人游黄山”主题酬宾月、“迎新年、万人祈福”等系列活动。看雪景的同时还能感受特色徽州的诸多风情。
⑧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冬季的黄山,风情万种,韵味十足,怎能不让人留恋。
(摘自《新华旅游》2014 年 1 月 8 日,有改动)
在自读过程中小明同学产生了以下几个疑问,请你帮他解决疑难:
四月的窗口不怕雨
四月来的时候,她开始往窗口看,母亲告诉她,四月的窗口兴许会有鸟飞过,如果恰巧有一只鸟停在你的窗口,你和这只鸟四目相对,然后许下一个愿望,鸟就会把你的愿望带走,下一个四月到来的时候,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她对母亲的这个桥段深信不疑。
窗外,花团锦簇,时而有翩然飞过的蝶,在阳光下追逐,还有邻家的孩子,在花丛里嬉戏,那笑闹声,惊了她的心,她异常恼怒。因为,邻家孩子的这种笑闹有可能会吓得鸟儿不敢向她的窗口飞来。
整个四月很快就走到了尽头,到了下旬的时候,还下起连绵的雨。可是,始终没有一只鸟儿飞过她的窗口,更别提在她的窗口停歇了。
她的心情格外低落,脾气也坏得厉害。
母亲却终日对着她笑,耐心地劝慰她说,不一定非要是晴天鸟才会飞来。
她哭丧着脸说,窗外的繁花和春光都招不来鸟雀,更何况是绵绵的阴雨? 母亲依旧是笑。
四月很快就到了尽头,四月的尾巴上,她心事的“阑尾”隐隐作痛,她想,她的鸟儿是不会飞来了,一切美好的愿望也不会实现了,她抓起身边的一碗中药摔在地板上,啪——那碗即刻粉碎!
母亲不作声,把地板打扫干净,只留下她在房间默默抽泣。
窗外的雨下得真大,不知过了多久,地听到房间里出现咕咕的鸟叫声,她下意识地抬头望窗口,一只金黄色的鸟儿正望着她欢叫,她许下了愿望,鸟儿即刻飞走了。
她高兴地喊来母亲,说:“鸟!鸟来过了!”她有些语无伦次。
母亲擦干腮边的汗珠说:“我早说过,越是阴雨天,鸟雀越会找个屋檐歌脚,因为,对于一只鸟来说,窗外是阴雨绵绵,窗台上却是阳光灿烂,屋里有一盏灯在亮着,你就是鸟儿的灯!”
“我是鸟儿的灯?”她一惊。
“是的。”妈妈望着她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个傍晚,6 岁的她在轮椅上睡得很安稳,她梦见自己在来年四月,治愈了难痪的双腿,在春天的园子里飞奔……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天是游动的,命运的春天也是游动的,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若是你对现状不满,你也不妨扪心自问,你有等到明年的耐心吗?
她抓起身边的一碗中药摔在地板上,啪——那碗即刻粉碎!
若是你对现状不满,你也不妨扪心自问,你有等明年的耐心吗?
进入初中校园,你一定经历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或者开心,或者烦恼,或者愤怒、或者自豪……请将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写出来。
请以《那一天,我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文;
②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与校名。
有一天,小狮子问它的妈妈:“幸福在什么地方?”狮子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停地追着自己的尾巴,它追了一整天也追不到。狮子妈妈笑着说:“其实你不用刻意寻找幸福,只要你一直往前走,幸福,自然而然地跟着你。”
幸福很美妙,幸福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它随处可见,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请以“幸福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与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