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义务...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2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A .   枪炮 B . 鸦片 C . 机器 D . 棉纺织品
  • 2.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并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在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C .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 .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 3.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取代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寻找新的资源与产品生存空间。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战后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 .   勒索大量赔款 B . 开放通商口岸 C . 协定关税 D . 割占香港岛
  • 4. (2020八上·新会期末) 近代的中国,一次次遭受侵略,一次次屈辱投降,又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标志着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 . 《北京条约》
  • 5.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 . 中英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通商战争 D . 夷匪犯境
  • 6. (2020八上·新会期末) 江南制造总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的问题。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分立为上海制造局和江南船坞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
    A . 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 . 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 . 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走出困境
  • 7.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
    A .   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B .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C .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D . 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 8. (2020八上·新会期末)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间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 .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9. (2020八上·新会期末) 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2

    191

    2234

    5艘沉没

    约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约600

    A . 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B . 此战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此战使清政府首都被占领 D . 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 10.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以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 .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B .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C .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D .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 11.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明定国是”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2020八上·新会期末)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词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
    A . 义和团、八国联军 B . 民国、共和 C . 新文化、北洋军阀 D . 中国共产党、抗日
  • 13.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C .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 .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 14. (2020八上·新会期末)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 .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社会性质,未完成革命任务 C .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孙中山出走海外 D . 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
  • 15. (2020八上·新会期末)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根据这一解释,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应是(    )
    A . 民族工业的产生 B . 大机器工业的出现 C . 维新思想的传播 D . 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 16.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学者马海珍在《袁世凯的时代困境:新军、辛亥革命与民初军阀割据》中记述:“袁世凯是清末新军训练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作者判断其“受害”的依据是。(    )
    A . 袁世凯借助新军篡夺了清朝的政权 B . 没有新军的参与就没有辛亥革命 C . 部分新军将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D . 新军将领拥兵自重导致军阀割据
  • 17. (2020八上·新会期末) 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 . 严复 B . 孙中山 C . 陈独秀 D . 魏源
  • 18.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据此分析可知(    )
    A .   新文化运动存在片面性 B . 胡适观点是当时主流观点 C . 新文化运动阵营已分化 D . 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 19. (2020八上·新会期末)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D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 20. (2020八上·新会期末) 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则将党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修改后的奋斗目标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 . 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C .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 D . 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 21.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国民革命军长驱直入,运动歼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首先消灭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由此可见,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是由于(    )
    A .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 . 国共两党的合作 C . 正确的战略战术 D .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22. (2020八上·新会期末)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延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应是(    )
    A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 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D . 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 23. (2020八上·新会期末) 教育部规定,从2017年起,抗日战争的表述由“8年”改为“14年”,即变更为14年抗日战争,这种变化是基于(    )
    A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B . 1931年,国共开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的开端 D .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24. (2020八上·新会期末)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 . 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B . 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C . 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D . 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 25. (2020八上·新会期末)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A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 .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 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 26.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26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 .   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B . 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C .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 27. (2020八上·新会期末) 从下图你能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    )

    A .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 . 三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 C .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D . 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 28.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C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 29. (2020八上·新会期末) 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
    A . 都是洋务派的代表 B .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 . 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D . 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 30. (2020八上·新会期末) 1922年以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开办工厂,占领市场,使大生纱厂等企业受到严重打击。材料反映阻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    )
    A .   封建主义的阻挠 B . 官僚资本的摧残 C . 列强的经济侵略 D . 落后的生产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
  • 31. (2020八上·新会期末) 史实(历史事实)、史料(历史材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进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工厂,进一步扩充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三  “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图三:获得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1. (1) 史实来源于史料。材料一、二为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我们一般从背景、内容、性质、特点、影响等角度分析史实,你认为材料一、二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史实的?
    2. (2) 史实提炼为概念。材料三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洋务运动”的定义,请你写出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代表企业(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写出“戊戌变法”的定义。
    3. (3) 史实形成于节点。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

      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简述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4. (4) 上述关于史实、史料的特征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
  • 32. (2020八上·新会期末)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变法维新,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等

    材料三: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 (1) “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救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促成国内哪一政党的建立?综合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自觉承担的时代重任。
    3. (3) 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创建的第一个“家”在哪里?这一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该“创造性”体现在中国革命实现了哪一转变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 33. (2020八上·新会期末)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注:老图片中的“军民”“抗战力量”字眼,图片反映的是军民一心抗击日寇侵略的史实

    史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史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四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郎《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1. (1) 结合漫画分析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2. (2) 依据史料二,分析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3. (3) 依据史料三、史料四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