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小敏在作探究性学习笔记时,记录了下列关键词:①我国早期人类②生活在“石器时代”③懂得人工取火。小敏学习的古人类遗址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河姆渡遗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人类活动遗址的典型代表,他们住着半地穴式房屋。考古学者在这里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 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以及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上述对河姆渡遗址的叙述中有4处划线部分,你认为有几处错误?(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 3.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是(   )
    A . 汉族是华夏族形成的主体 B . 发达的交通是华夏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消亡史 D . 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交融中形成的
  • 4.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阶段信息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反映了中国已步入阶级社会 B . 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 . 反映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状况 D . 反映了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 5.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某剧组计划以商朝为背景创作一部古装历史剧,假若从还原真实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场景最合适的是:(   )

    ①作坊里工匠用“泥范铸造法”制作精美的青铜器
    ②老人在龟甲上刻下祭祀的相关情况
    ③一群人在田间驱赶牛耕田劳作
    ④屡次迁都,迁到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⑤公元前1046年,涿鹿之战,商军倒戈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⑤ D . ②④⑤
  • 6.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对这一词语反映的政治现象解读错误的是:(   )
    A . 发生在奴隶制逐渐没落的时代背景下 B . 其目的是争夺霸主地位 C . 在此旗号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D . 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
  • 7.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下列组合不完全符合该诗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是:(   )
    A . 周王朝各种统治制度逐渐崩溃——田氏代齐 B . 兼并战争愈演愈烈——长平之战 C . 铁制农具进一步推广——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D . 武王伐纣——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8.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下列表格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人物

    主张

    代表作

    老子

    《道德经》

    核心思想是“仁”

    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墨子

    《墨子》

    韩非

    法治

    A . ①人要顺应自然 ②孔子③“兼爱”“非攻”④《韩非子》 B . ①“礼治”②孔子③“兼爱”“非攻”④《韩非子》 C . ①人要顺应自然②孟子③“兼爱”“非攻”④《韩非子》 D . ①人要顺应自然②孔子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韩非子》
  • 9. (2020七上·射洪期末) 2020年8月14日国家商务部发文开始在京津冀等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这一举措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秦统一后具有类似功能的标准货币是:(   )
    A .   B . C . D .
  • 10.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掌握关键词是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学习“楚汉之争”选取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
    A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 B . 西楚霸王、垓下之战 C . 大泽乡起义、垓下之战 D . “张楚政权”、争夺帝位
  • 11.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下列朝代与都城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朝——阳城 B . 东周——咸阳 C . 西汉——长安 D . 东汉——建业
  • 12.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学会逻辑推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知识。射洪到成都公路里程远——遂德高速修建缩短射洪到成都公路里程约二三十公里——方便射洪与成都的往来。下列选项符合这一逻辑的是:(   )
    A . 地方豪强聚敛财富——设置西域都护 ——国家财政状况改善 B . 诸侯王和豪强地主膨胀——“推恩令”——中央对地方控制大大加强 C . 地方豪强聚敛财富——盐铁官营——中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 . 诸侯王和豪强地主膨胀——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营、专卖
  • 13.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东汉顺帝末年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童谣意思是说正直无私的人下场悲惨,邪曲之徒却享尽富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官僚机构臃肿 B . 豪强地主横行 C . 天灾与农民起义并存 D .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14. (2020七上·射洪期末) 穿越历史的星空是多少人美好的梦想,如果有一天你乘坐时空飞船穿越到汉武帝生活的时代,你可能体验到的场景是:(   )
    A . 乘坐海船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感受异域风光 B . 听说张骞联合大月氏打败匈奴,汉武帝嘉奖他做了郎官 C . 骑着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良种马与班超并驾齐驱 D . 看见西域都护急匆匆奔往皇宫向汉武帝汇报紧急军情
  • 15.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史记》所记述的史实可能发生在下面时间轴示意图上的哪一段时间?(   )

    A . A B . B C . C D . D
  • 16.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三国演义》片头曲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叹了波澜壮阔的英雄历史。下列史事不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是:(   )
    A . 赤壁之战 B . 马钧制翻车 C . 卫温到夷洲 D . 诸葛亮治蜀
  • 17.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把握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

    A . 国家统一 B . 政权并立 C . 改革创新 D . 繁荣开放
  • 18.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出现以上情形的原因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            ④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 D . ②③④
  • 19.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发展 B . 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 . 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 D .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
  • 20.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古人对圆周率的推算由来已久,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科学家 圆周率数值
    西汉 刘歆 3.1547
    三国 刘微 3.1416
    南朝宋 何承天 3.1428
    宋、齐 祖冲之 3.1415926—3.1415927
    A . 我国是世界最早研究圆直径与周长关系的国家 B . 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时间早、历程长、成果显著 C . 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贡献是世界上最大的 D . 长期的统一稳定是圆周率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
  • 21.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观察下图,①和②处应该的写的内容是: (   )

    A . 奴隶、桀 B . 郡县、纣 C . 奴隶、纣 D . 禅让、启
  • 22. (2020七上·射洪期末)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 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C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D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23. (2020七上·射洪期末) 近期央视热播剧《大秦赋》展示了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故都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的场景。这一年换算成世纪应该是:(   )
    A .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3世纪中后期 C . 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 D . 公元前3世纪前期
  • 24. (2020七上·射洪期末) 2020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开放要迈出新步伐,要有应对挑战的意志和决心。下列事件与上述思想不谋而合的是:(   )
    A .   商鞅变法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B . 三家分晋与都江堰的修建 C . 县制的推行与八王之乱 D . 三国鼎立与民族交融
  • 25.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下列战争和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 垓下之战——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B . 官渡之战——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C . 赤壁之战——埋下北方分裂的祸根 D . 淝水之战——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的状态
  • 26. (2020七上·射洪期末) 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下列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彩陶制作   ②水稻育秧移栽    ③牛耕     ④造纸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①③④
  • 27.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有人把“危机”理解为既有危险困难又有机遇机会,下列史实间的内在联系与这种理解相符合的是:(   )
    A . 商纣暴政乱民,封邦建国 B . 战国周礼崩溃,商鞅变法 C . 汉初经济凋敝,黄巾起义 D . 西晋八王之乱,北民南迁
  • 28.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对民族交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争,是民族交融各种方式中最为重要的 B . “胡”“汉”观念消失,完全整合为汉民族 C . 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D . 各民族的民族特色在交融过程中彻底消失
  • 29. (2020七上·射洪期末) 在中国目连故里射洪青堤广为流传着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对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 . 创始人是四川人张角 C . 山西龙门石窟彰显佛教文化 D . 不利于历代王朝的统治
  • 30.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科学防疫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念,这符合中国古代医学家“治未病”的理论。与提出这一理论的医学家相关的史实是:(   )
    A . 创制《大明历》 B . 发明“麻沸散” C . 创编了“五禽戏” D . 著有《伤寒杂病论》
二、综合题
  • 31. (2020七上·射洪期末) 中国的先民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应势而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人教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应变而生的经济举措)

    材料三:“商鞅变法是其地主经济正式诞生的产婆;就全中国的范围而言,商鞅变法在中国社会经济走向封建统一帝国的变革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四:

    (应景而用的思想主张)

    材料五: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应时而思的感悟体会)

    材料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受益最大的是哪个一阶级?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图片一概括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的背景,图片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
    5. (5)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6) 感悟历史,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你得到什么启示?
  • 32. (2020七上·射洪期末) 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动荡时代的相遇)

    材料一  

    ——摘自百度网

    (统一时期的相逢)

    材料二 (公元前200年楼敬建议)“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建议……后来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张秀平、王晓明《古代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十五)

    材料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匈奴主力丧失殆尽,残兵败将远循逃命不敢再战”。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分裂时际的相交)   

    材料四:

    材料五: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摘选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复兴时势的相望)

    材料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2019年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往来与斗争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2. (2) 材料二、三反映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材料四图片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意义?根据所学,指出与图二恩格斯的论述最吻合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五分析归纳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
    5. (5) 结合历史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