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史料记载 | 南朝时期史料记载 |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无积聚而多贫。 | 江南之为国盛矣……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国力强盛。工匠们正在铸造一个巨大的青铜器。这项大型工程在当时堪称尖端科技,从采矿、冶炼、运输、合金、铸造、修饰成形,过程漫长。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后母戊鼎,因鼎身的三字铭文而得名:铸造这件832.84公斤的青铜器,前后各道工序均需大量熟练工人协作配合。所需金属原料至少在一千公斤以上,而且必须有巨大的熔炉。……器身各部分的厚度不同,几种合金溶液冷却的速度不同,必须要做好协调,快速浇铸才能完成。也许这个大鼎,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复制作才得以成功。
——摘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材料三 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示例:图1考古推论出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
图2考古推论出;
图3考古推论出;
图4考古推论出。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喜,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2013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 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单纯依靠德治的周朝,最终因礼崩乐坏而天下大乱;单纯依靠法治的秦朝,最终因暴政导致二世而亡;历史证明,只有德法并重、德法合治,国家才能治理好。而单靠德治或单靠法治,都难以把国家治理好。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法安天下德润人》(2017年8月16日)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话,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艳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