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政府支持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 ②个体工商户在经济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
③政府在复工复产中发挥决定作用 ④个体工商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①数据能创造价值 ②数据是公共产品 ③数据能进行交易 ④数据能作为生产要素
①从网站获得的收入应该缴税 ②从其他高校获得的收入应该缴税
③从国外获得的收入不用缴税 ④所有收入应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①低价销售是不正当竞争
②企业对产品定价应该遵循价值规律
③国家支持电商平台企业依法规范发展
④企业应当利用数据优势获取自身最大利益
①出口总额增加 ②经济总量增长 ③贸易顺差增加
④贸易成本下降 ⑤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
①社区治理已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②社区居民参与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
③社区居民履行了社会管理职能 ④社区居民在参与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得到更充分实现
②民族地区由此能够自主管理经济事务
③党的领导是实现少数民族脱贫的根本保证
④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本消除
①在职能履行的过程中坚持了协商民主
②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实现了协商式监督
③履行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职责
④通过调研和提案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
①种源技术攸关国家经济安全 ②保障种源安全就是维护国家利益
③种源安全事关土地资源安全 ④种质资源受制于人危害国土安全
①复原了古代社会生活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力
③确立了文化自信的基础 ④展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选入非遗名录的项目才属于优秀文化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应得到保护和传承 ④成功申遗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①恪守法纪,兼顾义利 ②宽严相济,润物无声
③坚守初心,服务人民 ④不畏艰难,乐于奉献
①矛盾就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①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②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③科技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①人生价值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
材料一
2013-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率和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增强人民消费能力。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面临着“数字鸿沟”问题。
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不“一刀切”地查验“健康码”;引导网约车平台增设“一键叫车”功能;要求医疗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配备导医、志愿者等人员;打造适老手机APP(应用程序),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等20条举措。《方案》还要求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弘扬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努力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2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24个部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按照《方案》尽快落实。全国各地陆续推出贯彻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文化建设紧密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3196个公共图书馆、3326个公共文化馆、5132个公共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4000余部优秀现实题材的舞台剧相继推出,《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佳作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火爆;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600岁的故宫网上直播,“睡”在陈列室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正在走向繁荣兴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途径。
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有奔月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2000年11月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2000年版)提出,中国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2004年2月,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启动,分“绕”“落”“回”三阶段:三年内实现卫星绕月飞行,六年内实现月球车在月面软着陆并展开巡视探测,2020年之前把月球样品采回地球。
自立项以来,中国探月工程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航天工程的系统管理方法,汇聚全国包括港澳地区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协同推进、攻关攻坚,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从2007年到2019年,我国相继成功发射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卫星和探测器,完成了“绕”和“落”的任务;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火箭全力托举嫦娥五号飞向月球,23天后,嫦娥五号带着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地球。嫦娥五号承载着探月工程中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我国将依据月球样品及数据管理办法,广泛征集合作方案,鼓励国内外更多科学家参与研究,力争获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