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仁川亚运会圆满谢幕,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数、奖牌数“双第一”的目标,起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形象。令人痛惜的是,三大球成绩糟糕。虽然这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无论如何都辜负了国家多年来的经营。

    A . 树立  涉及  呕心沥血 B . 竖立  关涉  处心积虑 C . 树立  关涉  呕心沥血 D . 竖立  涉及  处心积虑
  • 2.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文学是艺术,它必须要有精神含量,要能净化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能让人欣赏优美的文字、从故事中找到快乐之外,还能启迪、教育、引导人。 B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记录了探索救国真理和强国之路,展示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与美好前景。 C . 本来是想帮你一把的,可是没想到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真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D . 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 3.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下列可作对联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的下联是(    )

    A . 燕子翻飞一世春 B . 五羊献瑞瑞门庭 C . 五羊献瑞报佳音 D . 百鸟鸣春春盈门
  • 4.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下列语句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 王教授寄来的拙作已经收到,读后倍感精妙绝伦! B . 你的大恩大德,我无以言表。他日定到贵府,当面致谢。 C . 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 . 听说贵公司运转困难,如需指点,我将不吝赐教。
  • 5.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无需忧虑,因为                    !希望所有的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①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

    ②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

    ③就让我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

    ④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①③④
  • 6.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 《红楼梦》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分别指的是宝玉和黛玉。 B . 《子夜》的命名蕴含深刻的寓意,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C . 《茶馆》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句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 D . 《家》中,觉新的两个弟弟都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是新时代青年的代表。 E .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被狂怒的父亲葛朗台剥夺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在她美好青春之时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
二、文言文阅读
  • 7.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 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 . 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因为 C . 谏而不听,遂其人薄:接近 D . 有愉色者必有容婉:和顺
    2. (2) 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远大相期制府檄下,几捕系死 B . 往时我督弟甚严句读不知 C . 欲归弟畅言不足外人道也 D . 无乐爱耶尔无忘乃父之志
    3.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4. (4)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 8.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 , 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窺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浦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谆、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 , 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有删改)

    注:①渊圣,即宋钦宗赵桓。其弟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B .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C .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D .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钦宗,皇帝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多用祖、宗称谓。 B . “丁父忧”,指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规定要离职居家守丧。 C . 崩,文中指天子死。古代对不同身份者的“死”有不同称谓,如大夫死曰“不禄”。 D . “奉祠”,指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者退休后,只是领取俸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廖刚以孝为重。因为双亲年老而求往地方任职,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父母离世,他均守丧期满 B . 廖刚思虑周全。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提议用优赏的办法激励将校既能打仗又能耕田。 C . 廖刚秉持原则。朝廷下令罪臣子孙不得在朝为官,而实际却又委以任职,廖刚因此封还诏书以表示不满。 D . 廖刚善于劝谏。徽宗驾崩,廖刚劝谏圣上不但要向兄长行君礼,还要行兄长之礼和家人之礼来寄托深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②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还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

    5. (5) 针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廖刚提出了哪些合理的建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 9.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 (1)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2. (2) 有人说这首词的上片可以“朦胧”一词概括,请从景和情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3. (3) 酒醒后的情景,柳永的《雨霖铃》也描写过,试比较这首词的不同之处。

  • 10.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 , 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 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②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 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领略了当地牡丹盛况,写过《洛阳牡丹记》。洛阳以牡丹花著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由“疑”字领起,引出对“疑”字的解释,两句一果一因,显得有波折,不平板。 B . 颔联用拟人的手法,着一“惊”字,表现出竹笋在春雷中的惊惶不安,带给人凝重压抑之感。 C . 颈联用“归雁”表达思乡之情,继而又用“病入新年”来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D . 尾联用“不须嗟”发出感慨,与首联的“未见花”相呼应,借以表达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2. (2) 本诗以“戏答元珍”为题,请结合相关诗句,谈谈你对“戏”的理解。
四、句子默写
  • 11.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
    2. (2)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
    3. (3) ,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4. (4)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5.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6. (6)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 (7) 文章合为时而著,。(白居易《与元九书》)
    8. (8) 世事洞明皆学问,。(曹雪芹《红楼梦》)
五、现代文阅读
  • 12.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车窗外

    周国平

    ①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扒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

    ②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

    ③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④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断地闪现了。

    ⑤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途旅行无聊,或者毋宁说,我有点喜欢这一种无聊。在长途车上,我不感到必须有一个伴让我闲聊,或者必须有一种娱乐让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读一本好书上,因为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白日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⑥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份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乘飞机。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航行江海,我也宁愿搭乘普通轮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涛万古流涌,而不喜欢坐封闭型的豪华快艇。有一回,从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误乘这种快艇,当别人心满意足地靠在舒适的软椅上看彩色录像时,我痛苦地盯着舱壁上那一个个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⑦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缩减为零,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如果把人生譬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像是由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⑧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1. (1) 文章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 (2) 第五段里的“白日梦”在文中有何内涵?
    3. (3) 文章标题为“车窗外”,主要写乘车的爱好,但为何在第六段写航行江海之事?
    4. (4) 有人说周国平的作品是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请从“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两个角度探究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 13.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毁誉

    季羡林

    ①好誉而恶毁,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②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

    ③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的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

    ④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的毁誉能靠得住吗?

    ⑤还有我们常常讲什么“党同伐异”,又讲什么“臭味相投”等等。这样的毁誉能相信吗?

    ⑥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则喜”还是“则怒”。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孔子说:“野哉,由也!”大概子路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物,心里没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弯弯绕。

    ⑦我自己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因此,他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⑧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生活环境等不同,各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都不会一样。比如吃饭,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如此等等。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如此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以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的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选自季羡林著《谈人生》,有删减)

    1. (1) 请简要说明第二段中“置之度内”的含义。
    2. (2) 第七段中,对于某学者的结怨,作者是“一笑置之”,这与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矛盾吗?请简要说明。
    3.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 14.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开始思念雪花

    胡容尔

    春天已至,春花妩媚,我却开始思念雪花。

    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天气一冷,掌管信笺的上天便蓄势待发,准备将雪花配发给人间。小雪节气动静不够,只配一点零星的雪屑,沉住气。大雪节气声势浩荡,是时候让铺天盖地的大雪出场了。

    天幕低垂,天地间的距离缩短。光线由明转暗,有些暧昧的混沌气氛浮动。新物登场,总是需要旧物的铺垫和过渡,需要一种严密奇怪的衔接。大雪穿着白裙子,适时地现身,飘落而下。它酝酿已久,就等着这样庄重的氛围衬托。缠绕着它的风有时大,有时小。风大的时候,雪被吹得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风小的时候,它就清楚地看到自己开放的六角花朵,撑着一顶降落伞。

    人只有等一朵雪花落下,才看得清它的面貌,标致,蓬松,像白梨花。小时候,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新颖,那么清冽,不染凡尘。

    雪花开呀开,北风吹呀吹。挤在一起的雪花,队伍壮大,花片肥大,更像下落的仙鹤和天鹅,或者是一群从天空迁徙而来的绵羊,毛茸茸的。它有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与水类似,从上而下。这种不思攀登的行动方式,与人多么不同。人的一生,总在算计着怎样从低处往高处走,总在谋划着征服一个又一个高度。雪花不,它的眼里只有低处的事物,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似。就算被风吹疼,保持倾斜的姿势,但它仍然是下沉的,换个角度落下而已。但凡大地上的一山一水、一房一舍、一草一木、一路一径,所有低处的事物,哪怕微小的尘埃,都是它亲近的目标,离哪里近就落在哪里。一片一片的信笺,渐渐连接成一整块一整块的宣纸,很大,很白。

    一场大雪的到来,掩埋了大地上辽阔的枯萎和绝望,-切回到了清白的原点,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原野上,白色的火焰,不动声色地点燃新的希望。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雪流湍急,瀑布一样倾泄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到处弥漫着燃放鞭炮一样迸裂开来的白色烟雾,迷人眼。人们敬畏地躲进温室,劳作,或者喝茶,闲聊,把舞台留给雪。这天地间唯一的舞者,穿着古老的舞鞋,载歌载舞,衣袂飘飘。

    江河湖泊结冰了,手脚冻得紧缩在一起,伸不开,但它们体内的血管潜伏在冰层下面,并没有停止流淌。那些涌动的暗流,明显感到冰层肌肤在惊喜地颤动,一层温暖的厚厚的白雪,覆盖了它们的身体;高处与低处的草木,长青的枯败的,挺拔的匍匐的,在雪中变换着琼枝的姿态。雪有些重,压得枝条下垂,甚至断裂。但这是甜蜜的负担,它们更喜欢被雪滋养的感觉。它们借此在白色的信笺上画下自己的形状,写上一些深情的话语。

    雪霁天晴,明亮的阳光在田野上奔流。雪消融成润物无声的雨水,为丰收埋下伏笔。贴近地面,你会听到葱绿的麦苗根部强健的奔跑声,但人们忘了表达对雪的感激。

    雪,是固态的雨,与雾、雹、露、霜等,同属雨族成员。《说文解字》曰:“雪,凝雨说物者。从雨,彗声。”意思是说:雪,乃凝结雨水,带给天下万物喜悦的美丽冰晶。

    带给天下万物喜悦,我喜爱这种对雪的赞美。冬若失雪,犹如花无蝶、山无泉、石无苔、水无藻、人无癖,未免单调无趣,少了活泼的兴味。

    从雪的字源可辨出,先人造字充满智慧。甲骨文的雪,字形是“羽”的中间和两边有四滴水环绕,这水滴应是雨点的象征。羽和水的组合,代表雨变成的飘落而下的纷纷扬扬的羽状物。金文的雪,是上雨和下彗的组合,表示雪是可以清扫的凝固的冰晶。篆文继承了金文字形,笔画摇曳,具有雪花飘逸的美感。

    我想,雪来自一个奇妙的世界。那个世界,我们虽无法涉足,但可以凭借想象,假设它就是高高在上的天界,远远高出我们头顶的上天。雪是上天派来送鸡毛信鹅毛信羊毛信的信使,上天那些高尚的神们,他们通过这种形式来表明善意和悲悯,来接济冬日贫瘠灰暗的人间,指派雪代替雨行使职权,恩赐大地——纯洁,润泽,收获,安详。

    下雪时,喜欢煮杯热茶捧在手心。茶是经年发酵过的熟普洱,汤色深红,味道醇厚,有岁月沉积的芳香。我的心中,也会悄然盛开清悠悠的雪花,一朵,两朵,三朵……它们让我在世俗的热情里,保持着必要的洁净、清醒和冷静。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雪花是洁白的信笺,上面写着天书”这句话引发读者思考,作者在下文倒数第二段给出了天书的具体内容。 B . 文中“甜蜜的负担”一词,看似矛盾,实则精确地描述了枝条虽然被雪花重压,但也受到了雪花的装扮滋养的情景。 C . 雪花下落过程中就算被风吹疼也不变下沉的姿态,意在说明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应该保持以前的做法,不改初衷。 D . 下暴雪时,雪在天地间舞蹈,构成一幅宏伟壮阔的画面;雪化成水,滋养了万物,而人们却忘记了感激雪,引人深思。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描写雪花有自己认定的方向自上而下时,作者把它与低眉俯瞰众生的佛菩萨相对比,以此来表现雪花亲近低处的特点。 B . 文章以“我”开始思念雪花开头,以“我”的心中也会盛开雪花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表达我对雪花的思念和感悟。 C .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文中的雪花既是写实的,指自然界中的雪花;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善意、悲悯、纯洁、收获、安详等。 D .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能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雪花在不同情境之下不同,角度的美,又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3. (3) 本文在描写雪花后,又加入了对“雪”的字源解读,对此你如何理解?
    4. (4) 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我开始思念雪花”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七、材料作文
  • 15.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岁月悠悠,人世匆匆。回望我们的单向旅程,当初的理想是否还在延续,当初的誓言是否还在坚守,当初的承诺是否还在践行?反观静默的自然万象,风霜雨露阻断不了春草一如既往的破土而出,密布阴霾遮蔽不了太阳亘古不变的光芒普照……脚步匆匆的世人啊,能否从中收获人生顿悟?

  • 16.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五成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

    请结合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果以学生身份落款,一律用“王爱学”;如果以教师身份落款,一律用“李仕刚”)。不少于800字。

八、选择 简答
  • 17.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节选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删减)

    1. (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2. (2) 《人间词话》是对中国传统诗话的传承和发展,北宋欧阳修就有一部随笔体诗话《》。
    3. (3) 下列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作者齐名的是(   )
      A . 欧阳修 B . 柳永 C . 苏轼 D . 晏殊
    4. (4) 文中加波浪线部分三句的语序应为,请简述理由
  • 18.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成片。格桑花枝杆高一米左右,枝杆上下开满鲜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花,我被格桑花的美丽惊呆了。美丽的格桑花,①如天边的彩虹映 红了山岗,②似下凡的仙女靓丽了江岸。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见。格桑花为刚毅的雪山描绘出五彩柔美,增添了勃勃生机。

    我喜欢格桑花,也喜欢格桑花的故事。西藏历史悠久,丈化发达,格桑花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格桑花的来源,有许多种传说。一说,元代时蒙古人把北方的格桑花种子带入西藏,在寺庙和家庭种植。人们把这种美丽的花叫格桑花,意为盛世之花。

    另有一种传说是,很久以前,西藏地区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瘟疫。幸好一位远方的高僧云游至此,以高起的医术,夜以继日,战胜了瘟神,人们称他“格桑活佛”他圆寂后,人们把美丽的 花称为格桑花,表达缅怀之情。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B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 .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 .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 (2) 请简要分析划横线①处比喻的相似性和②处比喻的新奇性。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杆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九、名著阅读
十、论述类文本阅读
  • 21.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材料概括分析题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不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1. (1) 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
    2. (2) 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
    3. (3)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
十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2.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科学家与艺术家经常生活在不可捉摸的境地。这两种人必须经常把新的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协调起来,并且为在混乱当中建立新的秩序而奋斗。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应互相帮助并帮助一切人。他们能铺平沟通艺术与科学的道路,并且用多种多样、变化多端、极为宝贵的全世界共同的纽带把艺术和科学同整个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争取做到这些,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面临的时刻是严峻的,但我们应该保持我们美好的感情和创造美好感情的才能,并在那遥远的不可理解的陌生地方找到这个美好的感情。”

    奥本海默震撼人心的话语,表达了科学家和艺术家最为崇高庄严的理想、情感和智慧,也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最伟大的追求和信仰。

    在小小的蓝色地球上,当人类面对自己文明的历程思考时,不安地发现辉煌中有一片又一片人类理想与热情的废墟并列。特别是大工业时代机器历史留下的缺陷,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了层层凄凉和忧患。

    人总想神有所归,心有所寄,虑有所定。“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这是为什么”和“为什么想知道为什么”已成为科学与艺术永无终结的追问。消除忧患,净化人性,建造人类精神 家园已历史地交给“艺术与科学”来承担。不同的是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把生命精神的思考谱写为人性和 宇宙和谐的自律。正如李政道先生说:“科学的目标是准确的回答和求解。但是,科学家不可能找到所有答案,也没有最终答案,只能增加答案,而增加答案和了解客观世界的动力是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创造力。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社会的意义,最重要的是美好的情感,这和创造艺术的动力完全相同。”所以石鲁先生说:“艺术家就是科学家,艺术的规律都是科学的。”

    与科学相比,艺术是通向宇宙的另一条路。大凡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心灵无不上通天宇,下达人性;为高扬自然生命精神和人性生命精神的和谐而努力;为建造人类真、善、美的精 神家园而献身。他们共同以崇高的人性精神爱抚自然,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爱抚人性,他们在造化的恩宠中,与天同乐于动,与地同悲于失。

    天,在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心目中,大概是孕育智慧的最终本源。人的心灵一旦就入浩渺无垠的宇宙时空中,一切理性的美,情感的美,力量的美,即会荡起无限的波澜。人类在冥思中静悟,在直觉的非逻辑的感悟中发现,在诚实的实验中证实,在生命过程中感受善恶和美丑。天意与人意相连,催人至理,引人幻想,若将渺小融于宏大必给人意志;将人情化为天地之情,必给人大美和壮美,大可腾至天宇,小则入乎精微。艺术与天合气、与地合理,与人合情,艺术乐 仁乐静自在心通天宇。故贝多芬讲:“打进心坎的艺术来自天。”《乐记》云:“圣人作乐以应天。”石涛说:“天能授人以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艺术的真谛在自然,“师法自然”注定 是艺术与科学的永恒课题。

    自然内在的秩序严密神奇,大无外,小无内。人类已知越多,未知越大,激起人们探索的欲 望也就愈强烈。这正如科学家兼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所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一幅简化易领悟的世界图像。”“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于是,这个世界由方程、函数、形、色、观念、文字、音符等组成。“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我们试图创造合理的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爱因斯坦令人深思的话语不仅告诉世人科学、哲学、艺术的共同基础和目标,也说明惟科学、哲学、艺术的人造世界是人类 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刘巨德《心通天宇的艺术与科学》)

    材料二:

    与这些区别一样,艺术与科学也有许多共同点,这在19世纪即已为思想者们所注意。19 世纪的伟大哲人、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认为艺术和科学都是自然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艺术是通过想象得出的反映,科学是通过理性能力得出的反映;美学家克罗齐说:“直觉知识与理 性知识的最崇高的焕发,光辉远照的最高峰,像我们所知道的,叫做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 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他们在审美方面交会,每个科学作品同时也是艺术作品。”进入20世纪,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对自然界的对称、和谐和美的规律加以探讨、认识和表现后发现,艺术与科 学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将艺术与科学形象地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认为“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总之,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表述,根本的一点在于认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和促进了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艺术的发展和成果同样也推动着、影响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的两个最有力的手段和臂膀,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编自李砚祖《大趋势:艺术与科学的整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奥本海默认为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为在混乱中建立新秩序而奋斗,两者应该互相帮助,用好联系世界的共同纽带。 B . 科学家致力于把认识抽象为自然定律,而艺术家需要借助科学道理尽力表现人性之情,谱写为生命精神的思考。 C . 李政道先生认为科学、艺术创造的根源和动力完全相同,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矛盾对立而又形成互补。 D .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按照自己最适当的方式去探索,最终创造互不相干的人类精神家园。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明进程中总会留下忧患,科学与艺术的本质特征使它们有能力担起建造人类精神家园的历史责任。 B . 中外艺术家、科学家对于科学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常常殊途而同归,石鲁与克罗齐就有相似的观点。 C . 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其艺术创作无不打通宇宙与人性,从而使艺术作品成为超越科学认识的存在。 D . 艺术与科学有许多差别和共同点,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自然规律的探究之上的。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如达•芬奇的人体和动物解剖及植物素描的精确性所表现出的那样,他的油画作品也展 示出了他利用化学颜料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B . 印象派的诞生与光学色彩理论的突破联系密切,当代印刷技术的“网点叠印”法也可以看做点彩派艺术的一种实际应用。 C . 汉墓出土的朱雀灯,朱雀展翅欲飞的体态极具美感,其设计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相统一,添加燃料时灯仍能保持重心平稳。 D . 数字敦煌是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呈现的敦煌保护虚拟工程,使敦煌瑰宝数字化,实现敦煌壁画的科学技术“穿越”。
    4. (4) 论述类文章经常运用“引用”的方法进行创作,请结合上述材料,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5.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十二、情景默写
  • 23.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春江花月夜》中,多情的月亮想要陪伴少妇,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
    2. (2) 苏轼的《石钟山记》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比如写鸟鸣,写栖鹘是先点鸟名,再写惊飞,最后才写其叫声“”,写鹳鹤是先写声音“”,然后交代是鹳鹤在叫。
    3. (3) 王安石《桂枝香》描写江边景致,以“”,写日落之江天;以“”,状夕夜之洲渚,真可谓“画图难足”。
十三、语言表达
  • 24.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表情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②是一个社会心理变迁的风向标。③一方面表情包带来交流便捷的优点,④另一方面其本身带有娱乐性,能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排遣负面情绪。⑤近年来,随着表情包行业的逐渐成熟,表情包的商业潜力被充分挖掘,⑥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⑦成熟的表情包形象,可以被制作成公仔、毛毯、手机壳、充电宝等周边产品售卖,⑧甚至开发成动漫、游戏和电影中的形象。

  • 25. (2020高三上·济南期末)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 字。

    10月21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一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经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查释放,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始反应堆达临界操作。通过稀释一回路硼浓度和提升控制棒操作,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具备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