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小明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 (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 是凹透镜(选填“一定”、“可能”或“一定不”).
入射角a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 |
22.1° |
35.4 |
40.9° |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30 |
15 |
倒立、缩小、实像 |
2 |
20 |
20 |
倒立、等大、实像 |
3 |
18 |
23 |
倒立、放大、实像 |
4 |
15 |
倒立、放大、实像 |
|
5 |
6 |
倒立、放大、虚像 |
①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的实像;
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cm;
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选填“同”或“异”)侧;
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①在光屏中央画一个与凸透镜直径相同的圆,找出圆心 O'。
②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③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光源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缓慢向外移动,直到光屏上的光斑,就可以从光具座上读出凸透镜的焦距。
④为了验证测出的焦距值是否准确,小明提出可以左右移动光屏,若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不变,则测出的焦距准确。若向右移动光屏,光斑变大,说明本次测出的凸透镜的焦距比真实值。
①他们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
②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把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节。
③为了使光源更加稳定,小明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替代烛焰,使“F”正立面对凸透镜,如图乙所示,给二极管通电,移动光屏至图示位置,此时恰从M处看到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像的形状是图中的(填写序号)
距离s/cm |
0 |
10 |
20 |
30 |
40 |
时间t/s |
0 |
1.0 |
2.0 |
3.0 |
4.0 |
车次 |
到、发站时间 |
北京 |
天津西 |
济南 |
上海 |
13 |
到站时间 |
—— |
16:11 |
20:11 |
8:04 |
发车时间 |
14:40 |
16:16 |
20:23 |
—— |
|
14 |
到站时间 |
9:00 |
7:23 |
3:14 |
—— |
发车时间 |
—— |
7:28 |
3:26 |
15:00 |
他了解到 13 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 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 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题要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速度/ |
40 |
50 |
60 |
80 |
反应距离/m |
7 |
9 |
11 |
15 |
制动距离/m |
8 |
13 |
20 |
32 |
仔细分析了表格后,小明开始进行下列计算和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