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滨海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1-08-16 浏览次数:7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 1. “原本显然是刹帝利阶级登极动作,英雄主义与战争的作品,在婆罗门的手中则变成了教诲民众关于伦理法典、道德观念以及涅槃之类的工具”。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评论的古典文献当是(  )
    A . 《摩诃婆罗多》 B . 《汉穆拉比法典》 C . 《吉尔伽美什》 D . 《荷马史诗》
  • 2. 古代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或国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是(  )
    A . 《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 B . 《汉穆拉比法典》金字塔 C . 金字塔、泥版文书 D . 《汉穆拉比法典》泥版文书
  • 3. 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这表明法老的统治采用(  )
    A . 集权专制 B . 分权专制 C . 等级制度 D . 礼仪德治
  • 4.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某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某人打伤了贵族的牙齿,还落其牙齿。但如果是贵族伤了某人的眼或牙齿,则只要用财物做出赔偿即可。这说明(  )
    A . 《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汉谟拉比法典》袒护贵族利益的倾向 D . 《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权利不受侵害
  • 5. 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然后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主要说明了亚历山大东征(  )
    A . 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 . 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C . 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D . 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侵占
  • 6. 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以农耕经济为主

    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

    ④进行对外扩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7.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 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B . 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 C .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 . 得益于最高裁判官的个人努力而设立
  • 8. 关于波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兴起于两河流域

    ②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的大帝国

    ③帝国内部差异明显

    ④由于内争不断而灭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9. 罗马帝国最终走向分裂,主要原因是(  )

    ①财政危机加剧

    ②边境压力增大

    ③自然灾害频繁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③
  • 10. 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 Dark Ages”的“The Middle 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  )
    A . 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 B . 公元5﹣15世纪 C . 公元15﹣16世纪 D . 公元17﹣18世纪
  • 11.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一个千年帝国依然屹立于欧亚非三洲之间。该帝国是(  )
    A . 东罗马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奥斯曼帝国 D . 查理曼帝国
  • 12.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国教是(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东正教 D . 伊斯兰教
  • 13. 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  )
    A . 罗马人 B . 阿拉伯人 C . 波斯人 D . 马其顿人
  • 14. 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  )
    A . 哈里发 B . 乔达摩•悉达多 C . 穆罕默德 D . 奥斯曼一世
  • 15. 应稳定社会和统一国家之需要而产生的宗教是(  )
    A . 犹太教 B . 基督教 C . 佛教 D . 伊斯兰教
  • 16. 从存续时间看,最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是(  )
    A . 拜占庭帝国 B . 西罗马帝国 C . 奥斯曼帝国 D . 阿拉伯帝国
  • 17. “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大。”“他们”是指(  )
    A . 玛雅人 B . 阿兹特克人 C . 印加人 D . 雅利安人
  • 18. 与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相比,印加文明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建立了大量用于祭祀的金字塔 B . 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C . 建立比较完善的帝制 D . 马丘比丘展现了其高超的的建筑艺术
  • 19.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农业的进步 B . 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C . 伊斯兰教的传入 D . 旅游业的发展
  • 20. 古代美洲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植了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玉米、水稻、西瓜等 B . 发明的“浮动园地”给后世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C . 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D . 玛雅人发明的独特文字和20进制,影响深远
  • 21. “当发现新航路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这位英雄就是(  )
    A . 迪亚士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
  • 22. 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
    A . 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 . 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 . 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 . 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 23. 《新全球史》作者本特利说:“正当中国船队在印度洋上进行探察之时,欧洲航海家也正准备进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与郑和及其同伴不同的是…他们的探险有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欧洲航海家两种不同却互补的动机是指(  )
    A . 政治和军事动机 B . 经济和政治动机 C . 经济和宗教动机 D . 政治和宗教动机
  • 24.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有人说: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不是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 . 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 . 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 .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 . 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 25. (2019高一下·晋江期中) 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600万,到1600年降到1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 . 奴隶贸易的盛行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26.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己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如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时间

    1684 年

    1689 年

    1701 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75

    2.32

    A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 .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 27. (2019高一下·盐山期中) 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出(   )
    A .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需要香料 B . 解决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C .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D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 28.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 . 社会契约论 B . 人民主权说 C . 自由平等说 D . 三权分立学说
  • 29.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最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 . 恐俱绝望,万念俱灰 B . 质疑宗教,祟尚科学 C . 推崇理性,反对教会 D . 逃离欧洲,寻求出路
  • 30. (2017高二上·阜宁月考)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
    A .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 .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 31. 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内阁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变化表明(  )
    A . 君主立宪制逐渐完善 B . 英国国王临朝而不执政 C . 议会掌握国家行政权 D .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32. (2019高二下·洛阳期中) 有人说近代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   )
    A .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 .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 .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D .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熏陶
二、简答题(两道大题共36分)
  • 33. 探寻古代文明的遗址,我们会发现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一座座庄严的建筑,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不向我们倾诉着那些已经远去的历史。请观察下列历史图片:

    1. (1) 以上图片中的古建筑、历史文物或制度示意图分别展示了古代哪些国家的什么成果?
    2. (2) 通过观察如图图片,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 34.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 (3) 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