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
选项 | 比较项 | 工业革命前 | 工业革命后 |
A | 生产技术 | 手工生产 | 机器生产 |
B | 生产组织形式 | 大工厂 | 手工工场 |
C | 生产动力 | 人力、蓄力、水力 | 蒸汽机 |
D | 生产能力 | 生产效率一般 | 生产能力极大提高 |
时间(年份) | 企业数(个) | 工人数(人) | 产值(千卢布) |
1860 | 99 | 11600 | 7954 |
1879 | 187 | 42000 | 51937 |
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
1870年 | 22% | 8% | 13% | 10% | |
1913年 | 15% | 11% | 13% | 8% | 4% |
材料一: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淳朴的乡村变成了“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歌中所言的“黑暗魔鬼的磨坊”,“林立的大烟囱”,不仅使伦敦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沉郁的“雾都”,也竖起了“日不落帝国”雄霸全球的经济地位,竖起了它盛气凌人的傲慢和自信。
材料二:以伊藤博文为首的日本政要狂热地为西化造势,在鹿鸣馆西化的示范下,无论贫富皆以西洋为高尚,甚至主张人种改良。……是言必谈西洋,西洋人不穿和服,所以要穿西服。文明开化基本限于东京等大城市,而在农村,一眼望去仍然是江户时代的风景。
——摘编自赵德宇《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材料三: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居第一位,约占总产值的1/3。19世纪80年代是美国超过英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1900-1910年间,德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二位。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一:在一定条件下,农奴可以获得自由,……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得到发展。
——齐涛主编,顾銮斋、夏继果分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俄国(1851年) |
约5900 |
93% |
7% |
美国(1850年) |
约2300 |
87% |
13% |
材料四:如下图为《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
材料一:对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管的“神圣的钥匙”的敬畏在阻止着我,假若不是这样的话,我还要使用更严厉的言语呢: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但丁《神曲》
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其基本依据是: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合理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隔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科学社会主义决不是偶然的,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成熟使然。19世纪,许多国家已经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可是生产资料却为少数私人资本家所占有,结果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19世纪初,出现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些优秀成果对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料。三四十年代,现代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使人们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西欧社会发展提出新的历史要求——创立崭新的思想理论。对这个历史重任理解最深刻的是马克思、恩格斯。
——摘编自赵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