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钙 | 高温烧至质量不再变化 |
B | 排空气法收集气O2验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C |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MnO2中,观察 |
D | 区分CO和CH4 |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 |
①煤、、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
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③氧化钙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其吸水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④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通常用氯气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X的化学式是,H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molHClO中约含个O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①利用泥沙难溶于水而NaCl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溶解、、蒸发等操作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NaCl。
②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100g水) |
NaCl |
36 |
36.6 |
37.1 |
38 |
39.2 |
KNO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Ⅰ由上表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是;80℃时KNO3的溶解度是g/100g水,此温度下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克。
Ⅱ某NaCl样品中含有KNO3杂质。现有30克NaCl样品,经测定含4克KNO3 , 现设计如下实验提纯NaCl;
溶液B是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步骤3趁热过滤的设计意图是。
方案一: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燃烧。
方案二: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燃烧。
你认为哪个方案更科学并简述理由:。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④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