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虹口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题
  • 1.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将下面句子填写完整。
    1. (1) 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2)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 2.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下列各句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句是(      )
    A .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B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 . 谈笑间,樯橹灰风烟灭
  • 3.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填入下面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几百年之后,我们______是化为魂灵,______上天堂,______落了地狱,______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_____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 . 也许      或            或         只是       那么 B . 当然      有的        有的      但          那么 C . 当然      或            或          但          所以 D . 也许     有的         有的      只是      所以
  • 4.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信息时代语词生成的方式

    季红真

    ①网络无疑是新世纪最显赫的事物,其兴起和普及以空前的速度加快了国人进入现代文明世界的步伐。记录这个快速进入过程最直接的无疑是网络流行语,网络用语体现汉语自身的变化,直接反映着语用的变异。

    ②首先是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大量词汇迅速冒头,形成一些中心词组的群落,比如网络一词带动的是系统性的偏正式语汇生成,由网民、网友、网购,一直到网红,最直接地体现着外来语被吸纳进汉语系统的一般方式。

    ③最大量的网络用语仍然是汉语自身在大的文化环境变迁中形成的词组,比如,由官二代派生出富二代、作二代。电脑的联想功能和汉字的造词原则高度兼容,图文转换的自由切换形成了不少新的词组,而且以勾连的方式形成大量新的语汇,比如“葛优躺”来自一部电影的图像,而发展为对他台词语体的命名“葛优体”,进一步以联想的方式命名一大串其他影人的语体,如“陆川体”等,以及恶搞的“秋裤体”,直至切换为纯粹语言学的命名方式,比如“如果体”“诗词混搭体”等。

    ④在所有的网络语言中最通用的还是传统汉语词汇,因为适应了最大多数网民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比如,由政府住房政策调整出现的关键词“刚需”立即被与族字连用为“刚需族”,进入以“族”为中心词的词汇群,比如“考拉族”“考碗族”“私奔族”,这一类造词方式最直接地体现着官方语汇与民间语汇的衔接,及其兼容与联想扩散的语用特征。

    ⑤体现着这类联想特征的新词汇最突出的是那些有着历时性词语的意义变形,最典型的是“虎父无犬子”的古老格言中的主词,先由文本转换为口语的“虎爸”,再派生出猫爸、兔爸、鼠爸,无奈的心理征候愈演愈烈;而由“末代皇帝”派生出的“末代农民”则含义复杂,传达出平民化时代思想自由的同时,也流露着社会转型期喜忧参半的全民性焦虑。

    ⑥谐音的运用也使大量反讽式的语词出现,如:旅游/驴友的词性由动而名的转换,则有意忽略词义转变的中间项“旅友”,造词方式虽说仍然是传统汉语的功能,而民间代步动物的出现在微妙的自嘲中逆转着原始存在的命名方式,由以熟悉的简单事物类比陌生的复杂事物,翻转为以熟悉的复杂事物(车、船、飞机)转喻已经基本退出了人类交通工具的简单而日渐陌生的事物(驴),几分怀旧,几分自得,都在幽默中展示了葱笼的心态。

    ⑦至于“网络爆红”带来的复读句式,则是当代语用中源源不断的语言现象,进入网络之后则有了一批特殊的文化基因,大多起源于某个当下事件而被称为“黑话”,比如, “我爸是李刚”。只能在关注这个事件的群体中,成为消费人际疏离的主要方式。“在快乐的感召下,它触发了人类的模仿本能和从众心理”(安安:《“六学”走红:为什么我们对黑话游戏欲罢不能》,见《新京报》二0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模仿中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基因:而快乐感召则是群体的基因突变。尽管仍然是源于从众心理,但比起群体的话语暴力则柔化为由讽刺到嘲谑的纯粹娱乐性游戏。

    ⑧我们的语言文化正在形形色色的复制中突变。

    1. (1) 由上文可知,信息时代的语词生成方式有联想、等。
    2. (2) 以下选项中的网络用语不涉及本文所述的生成方式的一项是(     )
      A . 网抑云、大虾、斑竹 B . 单身狗、撒狗粮、被撒狗粮 C . 普大喜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 D . 猴赛雷、赶脚、酱紫
    3. (3) 请分析本文在材料使用上的特点。
    4. (4) 请列举一个因网络爆红而产生的句子,并用第⑧段画线句的观点进行分析。
  • 5.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塘栖

    丰子恺

    ①夏日漱石在小说《旅宿》写道:“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大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②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非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

    ③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夹。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准也可以。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像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

    ④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常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柄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⑤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函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

    ⑥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1. (1) 下列对语言风格的评说,最贴近本文的一项是(         )
      A . 清淡典雅 B . 委婉含蓄 C . 平直质朴 D . 华丽洒脱
    2. (2) 请说说第③段中表数量词的作用。
    3. (3) 分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 (4) 本文写“塘栖”却先言交通工具,郁达夫写“故都的秋”却大谈中外的秋感秋思,请分析这些“闲笔”的意图。
    5. (5) 结合全文,赏析结尾的好处。
  • 6.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采莲曲

    (唐)戎昱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

    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对仗看,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B . 本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有较大的创新。 C . “讵识采莲心”句写采莲人的心别人难以理解。 D . “日落半江阴”句写太阳下山半个江面都变得阴沉。
    2. (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 豪迈雄奇 B . 清新高雅 C . 深沉含蓄 D . 刚劲凝练
    3. (3) 扣住“怜”字,赏析“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两句。
  • 7.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感矣。彼童子之师,投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老,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宫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节选自韩愈《师说》)

    辱书【注】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辱:谦词,感到自愧的意思。

    1.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则师焉                            ②君子不齿

      ③仆道不                            ④南越中数州

    2.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欲人之无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 不耻相                        未见可 C . 今其智反不能及                至无雪 D . 其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软
    3. (3) 对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 .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 .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 .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 (5) 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简要说明。
  • 8.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九溪十八涧

    (清)俞樾

    ①凡至杭州者,无不知游西湖。然城中来游者,出涌金门,日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岳王坟、林处士祠略一瞻眺,暮色苍然,榜人促归掉矣。入城语人曰:“今日游湖甚乐。”其实,谓之湖舫雅集则可,谓之游湖则未也。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白乐天谓冷泉一亭,最余杭而甲灵隐。而余则谓九溪十八涧乃西湖最胜处,尤在冷泉之上也。余自己已岁,闻理安寺僧言其胜,心向往之,而卒未克一游。

    ②癸酉暮春,陈竹川、沈兰舫两广文,招作虎跑、龙井之游。先至龙井,余即问九溪十八涧,與丁不知;问山农,乃知之。而舆者又颇不愿往,盖自龙井至理安,可由翁家山,不必取道九溪十八洞。溪润曲折,厉涉为难,非所便也。余强之而后可。

    逾杨梅岭而至其地,清浅一线,曲折下注,虢虢作琴筑声。四山环抱,苍萃万状,愈转愈深,亦愈幽秀。余诗所谓“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数语尽之矣。余与陈、沈两君,皆下與步行,履石渡水者数次,诗人所谓“深则水”也。

    ④余足力最弱,城中虽半里之地,不能舍车而徒,乃此日则亦行三里而逃矣。山水移情如是。

    1. (1) 第①段作者说“谓之游湖则未也”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 (2) 第②段写與丁“不知”、“不愿往”,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间接表现九溪十八涧藏在深山人不知的清幽之美。 B . 与作者形成鲜明对比,间接表现與者的鄙陋粗俗。 C . 为下文写山路曲折难行做一定的铺垫,前后照应。 D . 侧面表现作者游览九曲十八涧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3. (3) 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 9. (2020高一上·虹口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因为仪式感可以对抗平庸、铭记过往、珍重当下。

    有人说,真正的生活不在仪式,追逐仪式感,往往落入空虚的陷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