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鼓励农民以土地投资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②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凭劳动要素获得收入
③增加扶贫贴息贷款→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贫困户贷款成本
④打通扶贫产品供应链→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①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是重塑我国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③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④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①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③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④通过居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不同群体利益关系
①创新基层组织机构,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②夯实社区自治基础,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③整合社区治理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④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基层服务效能
①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政治权利
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③新疆人民的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
④国家实施了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
①多边主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成员国合作的基础,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中国积极推动成立亚投行,体现了大国的主导作用
④合作发展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科学至上的理念
③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树立确的价值观念
④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的导向
①立足关键部分能够推动整体的发展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南宋吕祖谦《东莱博议·葵丘之会》)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④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胡居仁《居业录》)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④辩证否定是外力的否定,要树立创新意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0年12月28日至29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材料一:2013年中央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倡议,截至2018年底,有60万家家庭农场被列入家庭农场名录,是2013年的4倍多,其经营范围从粮经结合,到种养结合,再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预计到2022年全国家庭农场数量将达到100万家。但是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展滞后,与农业生产不相适应,土地流转很少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权责关系不明确等因素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材料二:安徽某村党委把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作为抓好农村基层党建重要工作,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抱团发展、项目支撑等,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凝聚干群心,探索出一条具有该村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村两委先后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并鼓励村民大胆创业,劳动致富,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等工厂,收益颇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与行情,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村里投资成立了苗木公司,将全村5000亩可耕地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有效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截至2020年11月底,该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超过2019年全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路。
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习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是民事权利保护的时代宣言书,权利的范围就是权力的边界,维护民法典权威要求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民法典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如现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应抓紧清理、适时修改,以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能更好地推动民法典的实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一:2020年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文章强调,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考古学背负着巨大的浪漫梦想,考古让我们证实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让我们看到历史无法记载、没有记载的事,也可以帮我们修正历史曾经有过的记载。青少年在学习考古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希望世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考古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纽带。
材料二:2020年7月,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因其高考676分,位居湖南省文科第4名,却选择了北大“冷门”考古专业而受到各方关注。对此,有人认为留守家庭的孩子应该选一个好就业、赚钱多的专业改变家族命运;也有人认为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更重要。对兴趣的坚守,使得钟芳蓉吸引了考古界前辈的关注和支持。她的“偶像”樊锦诗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对于这份鼓励,钟芳蓉连夜回信:“很庆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响下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定地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让我的成长有了更多的力量······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为考古献身,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或许正如部分人所说,过多的关注让她倍感压力,但是也让她更加看清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让她有了更大的力量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