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制作20多个,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关于上述科技成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它出现于隋唐时期  B . 它是由毕昇发明的 C . 它最早出现于北宋  D . 它属于胶泥活字印刷术
  • 2.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会帮他选择(    )
    A .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 3. 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B . 大运河贯通南北 C . 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 . 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 4. 很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 . 加强北宋军事力量            B . 解决中央财政问题 C . 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D . 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 6. (2024七下·和平期末)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7. 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优秀的杂剧作家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下列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 9. 下图所示历史遗存,曾经见证了 ( )

    A . 唐朝对外交往的频繁 B . 宋朝驿站的较大规模 C . 元朝陆路交通的发达 D . 元朝对外交往的繁荣
  • 10. 宋太祖问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的建议是(    )
    A . 废分封、行郡县 B . 废三省、置通判 C . 收精兵、削实权 D . 废丞相、设内阁
  • 11. 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1·海南模拟) 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看待,不能过分夸大其历史影响。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下列各项不属于元朝贡献的是(    )
    A . 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B . 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藏 C . 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D .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 13. (2023七下·湛江期中) 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高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 . 重文轻武,科举制得到发展 D .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 14. (2024七下·海城期中)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出现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即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契丹族    B . 女真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 15. 宋朝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市的繁荣      ②统治者大力提倡      ③商业的繁荣      ④市民阶层的壮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6. 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7. 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东京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局部)

    1. (1) 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它被称为什么?当时流行哪些娱乐活动?
    2. (2)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朝有哪些交通工具?达官贵人出行多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3. (3) 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和生活的认识。
  • 18. (2022七下·高州期中) 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上,与其他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4. (4) 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结合原因来思考)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 (1) 材料一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 (2) 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4. (4) 从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到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唐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显著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