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际联盟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3-29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道2分,共60分)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2七下·高州期中)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盛世气象新】

    材料一:这种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观察下图

    【和同为一家】

    材料三: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海内存知己】

    材料四: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强大的国力、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2.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3. (3) 材料三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由此看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5. (5) 综上所述,请概括隋唐时期最主要的社会特征。
  • 32. (2022七下·高州期中) 阅读材料:

    材料一: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 (1)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 (2) 材料一签订时宋朝的皇帝是谁?材料二签订时西夏的国主是谁?
    3. (3) 材料三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双方以什么地方划定分界线?
    4. (4) 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三次和议的。
  • 33. (2022七下·高州期中) 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上,与其他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

    数的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 (2)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4. (4) 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结合原因来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