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下·苏州期中) 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 . 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 . 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 D . 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二、字词书写
三、情景默写
  • 3. (2020八下·苏州期中) 古诗文名句填写

    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藏有无数美景,也蕴含无限思绪。陶渊明漫步桃花林,欣赏到了“中无杂树,①,②”的胜境;柳宗元观小石潭,发现潭中小鱼“③,④ ,⑤ ,似与游者相乐”;孟浩然望洞庭湖,“⑥,⑦”,描绘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⑧”,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四、综合性学习
  • 4. (2020八下·苏州期中) 综合性学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那样和谐。为此,实验初级中学正在举行“低碳生活,守护家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学校“香樟”文学社拟围绕活动主题,出一期“低碳生活”专刊,请你设置一个栏目,写出栏目名称,并说明栏目内容。

      示例  栏目名称:低碳生活益处谈。内容:刊登低碳生活的好处的科普文章。

    2. (2) 建言献策。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背景下,“低碳生活”理念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那么“低碳生活”有哪些具体做法呢?请你给同学们提出好的建议:(至少说出2点)
五、对比阅读
  • 5. (2021八下·苏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桃花

    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然今人所重之桃,非古人所爱之桃;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大率桃之为物,可目者未尝可口,不能执两端事人。凡欲桃实之佳者,必以他树接之。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时所谓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也。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

    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凡见妇人面与相似而色泽不分者,即当以花魂视之,谓别形体不久也。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丙)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 (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咸来问讯”可看出村人对桃花源外的生活很感兴趣,但习惯了桃花源的生活而不愿离开。 B . 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的桃子一般都是嫁接过的,口感往往较好。 C . 乙文由花朵娇艳美丽但花期很短的桃花联想到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并为其感到惋惜。 D . 《桃花溪》这首诗从远到近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由实入虚,构思布局新颖巧妙。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

    3. (3) 《桃花溪》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孙洙评价“《桃花溪》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此诗中哪些内容来自《桃花源记》?所表达的情感又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6. (2021八下·苏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何为诗人

    余秋雨

    ①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

    ②《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③《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④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未指向一个明确的人。

    ⑤《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⑥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⑦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⑧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⑨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1. (1) 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被我们先人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 .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用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喜怒哀乐,又表现得大气从容。 C . 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D . “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2. (2)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诗人”的解释是“写诗的作家”。根据上文的观点,写出对“诗人”一词新的理解。
    3. (3) 为什么说屈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7. (2021八下·苏州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村庄里的草木诗经

    积雪草

        ①年少时,觉得《诗经》里那些植物很遥远,仿佛远古生物打上了神秘的烙印。有一日,我幡然醒悟,那些远古的草木,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草木自有草木的存在方式,草木自有草木的光彩芳华。

        ②“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说的是艾蒿。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长。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③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难耐时,用艾萵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④“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天》,说的是桃花。桃树并不稀罕,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房前屋后,并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会种上桃树。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深处有人家。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实。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⑤“彼黍离离,彼稷之 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说的是黄米。黄米不是主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杂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⑥老家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大黄米一般不会拿来煮饭。外祖父在世的时候,会用黄米酿酒,会把黄米碾成面做年糕,端午节会用黄米包粽子。黄米煮饭不大好吃,但做酒做糕包粽子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包粽子,特别好吃,特别香,粒粒晶莹别透,也算物尽其用。

        ⑦黍和粟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一直到今天,我回到老家,仍然能在田间看到种植的黍子。它们虽不是主要的农作物,却是不可或缺的物种。

        ⑧“采采芣莒,薄言采之”,出自《诗经·周南·芣莒》,说的是车前草。这种植物在我的老家叫马蹄药叶片厚实,大小不一,小圆叶,抽穗,长茎,碎花,花梦结籽,可入药。之所以叫马蹄草,是因为它喜欢生路边,马踏车碾,生命力顽强。

        ⑨记得我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不是上山拾柴就是去打猪草,挎着一个小小的柳条筐,和表姐结伴,一起把各种草叶采集到筐里。自己肚子饿得“咕噜吐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可笑吗?一占都不,我们出来打猪草就是为了从猪的口中省下一占粮食。

        ⑩《诗经》里的很多草木我的村庄都有,每一种都令我记忆深刻,它们曾像亲人一样生长在我的周遭,与我和谐相处。那些花草树木听过我的忧思愁苦,分享过我的快乐喜悦。自然神奇,万物有灵。

    (文章有改动)

    1. (1) 为什么说《诗经》中那些远古的草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请分条概括。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 (3)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长。

      ②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噜吐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

    4. (4) 文中多处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5) 作者笔下的村庄里有草木与人们“和谐相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得照抄原文内容)
七、语言表达
八、名著阅读
  • 9. (2020八下·苏州期中) 下面是一个父亲写给孩子的书信的片段,你觉得这个父亲有可能是傅雷吗?根据你对《傅雷家书》的阅读,说说你的判断和依据。

    你出生的那一刻,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你是从画上下来的,我们都是,我们为人之前都是在画中。永恒是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是其中的一抹颜色。

九、作文
  • 10. (2020八下·苏州期中) 作文。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