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第二十八初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1-04-16 浏览次数:1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木兰者,古时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注释】1)当行:在征发之列。2)军书:征兵的名册。3)余:我。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B .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C .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D .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而雪骤(俄而:不一会儿) B . 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拟) C . 建奇功(数:屡次) D . 鞍马(市:市场)
    3. (3) 下列对乙文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 . 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 . 乙文以“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高度赞扬了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 D . 乙文中木兰从军的根本原因是她“少习骑,长而益精”。
    4. (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 (1) 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2. (2) 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3. 默写
    1. (1) 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5)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带白蘑菇回家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A】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我束手无策。

    【B】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 (1) “带白蘑菇回家”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小姐建议“我”将蘑菇菌根朝上摆放→→大汉帮“我”将蘑菇装回箱子,放在桌上透风→妈妈喝到了白蘑菇炖鸡汤。

    2. (2) 请从修辞或人物描写方式的角度赏析下面两句话。

      1)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2)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

    3. (3) “妈妈”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用意。
    4. (4) 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三、名著阅读。
  • 5.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文段二: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1. (1) 文段中的“他” 指的是,这两段文字均出自老舍的长篇小说《
    2. (2) 本书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性格泼辣倔强变态的;美丽、要强、勤俭、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而含恨自缢的
    3. (3) 文段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四、积累与运用(21)
  • 6.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 时(shà)  然(cuì)    头晕目(xuán)  忍俊不(jìn) B . (zhuó) 酝(niànɡ)  踉踉跄跄(liànɡ)  获益浅(fěi) C . 笑(lì )     溅(bèng)     下(bì )         耀(xuàn) D . 喝(yāo )   别(jué)       窃(bá )        头(xián)
  • 7.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感慨  祷告  人迹罕至  花团锦簇 B . 决别   博学  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C . 啄食  渊博  人声顶沸  恍然大悟 D . 恭敬  淋漓  浑为一谈  油然而生
  •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
    A . 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骨被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 . 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紫色信笺拿出来,认真地读着每一个字。 C . 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 这个决定让我们莫名其妙,本来喧嚣的教室,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 . 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 10. 语言运用

    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为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 (1)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提取它的主要信息。
    2. (2) 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 (3) 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五、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到......”是生活中常用的短语,它所表达的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情感的变化,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

    要求:

    ①请将题目“从......到......”补充完整,并将其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