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利用团购效应,增强了需求方议价能力
②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带量采购规模大,压低了价格
③供需直接对接,精简中间环节和营销费用,降低了成本
④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集中采购提高了医疗产品质量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①V型反弹是世界各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的一般恢复模式
②该经济体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恢复能力
③经济增长的恢复有力地促进了疫情防控取得成功
④该经济体2020年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①到2060年我国将不再使用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降为零
②随着我国科技进步,2030年后我国能源消费将逐年下降
③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④加快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①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激发消费热情
②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项目→改善营商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信心
③线上赋能实体商超→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补齐传统商业的短板→扩大消费规模
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劳动者可支配收入→扩大节假日消费→释放消费动能
①回应人民关切完善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合理调整担责条件,是强化法治意识的有利手段
③顺应人民群众意愿,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有力保障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的职能部门
①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合作增进战略互信,中国在全球的主导权日益增强
③中国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②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
③发挥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共享功能 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互为基础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有利于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弘扬传统美德
④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①通过认识大数据中的规律性信息,提高信息加工能力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②大数据的价值在于通过发现数据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大数据的产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大数据”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
④对大数据中所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程度
①辞典修订与时俱进,说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同步发展变化的
②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相互转化,为读者提供新知
③反映当代社会变化,说明如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及时反映当代社会变化,说明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只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就能取得实践的成功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④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与中日韩澳新五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达成后将覆盖世界近29%人口规模、超30%GDP总量以及28%左右的全球贸易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同时还覆盖全球最有增长潜力的两个大市场,一个是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另一个是6亿多人口的东盟市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76.6%.RCEP 中所含内容十分广泛,除了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RCEP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协定在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成果丰硕,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统一的自由贸易区有助于本地区内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供应链,促进本区域内的商品流动、技术流动、服务流动、资本流动、人员跨境流动。当前国际形势下,RCEP经过8年谈判得以签署,让人们在阴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RCEP达成对我国和东亚区域经济的重要影响。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注重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协同,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加快有效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支援武汉、志愿湖北;尽已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在共产党领导下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人史册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
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我国考古工作一开始就肩负着探究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任。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
1921年,我国开始对仰韶文化遗迹进行考察,我国现代考古学由此诞生,即将走过百年历程。我国考古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规模不断扩大,重要发现层出不穷,学术研究和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学术话语权明显提升。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