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7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斜出(yì)        枝(qiú)         秀(qí) B . 辙的鱼(gù)        郁(yī)          婆(suō) C . (lì)            (xùn)菌         (yà)苗助长 D . (còu)理           (chán)娟        (dàng)其租入
  • 2.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代天骄     媚上欺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B . 慢声细语     段章取义      恼羞成怒      重蹈履辙 C . 温文尔雅     恪尽职守      气壮山河      弥留之际 D . 无与伦比     清心寡欲      怒不可遏      一扌不黄土
  • 3.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 . 十八岁是成人的年纪,那时我们绝不可以继续惴惴不安地挥霍父母辛苦所赚的金钱。 C .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D .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 4.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不仅唐诗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还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B . 《中华文明之美》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 . 为了提高节目的文化水平,《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专家参与了节目的录制与策划。 D . 2016年美国“玫瑰公主”在加州帕萨迪纳评选揭晓,17岁华裔女孩刘瑞麒入选。
  • 5. (2018八下·武邑开学考)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 ①对偶  ②排比  ③拟人 B . ①排比  ②夸张  ③拟人 C . ①排比  ②对偶  ③反问 D . ①夸张  ②对偶  ③反问
  • 6.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句子按语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⑤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 . ⑤②④①③ B . ①⑤②④③ C . ⑤④③①② D . ①④②③⑤
二、语言表达
  • 7.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下列情境中的语言表达是否得体。不得体的是(    )
    A . 中秋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女儿劝阻说:“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B . 舅舅送给小明一款新手机,父母不让他把手机带到学校去,小明很郁闷,有同学安慰他说:“你父母是为你着想,担心手机会影响你的学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吧。” C . 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小玺在车站候车室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吸烟,于是对老大爷说:“老大爷,您好!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您到车站吸烟区吸烟,好吗?”
  • 8. (2017九上·邵阳月考) 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山渺远的水,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三、默写
  • 9. (2017九上·邵阳月考) 按要求填空。   
    1. (1) 征蓬出汉塞,
    2. (2) 大漠孤烟直,
    3. (3) 《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为
    4. (4) 《泊秦淮》中用曲笔讽刺那些终日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人的句子
    5. (5)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
    6. (6) 在李商隐的《无题》一诗中,常被人们引用来形容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两句诗是:
四、名著导读
  • 10. (2017九上·邵阳月考) 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完成题目。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成的大瓦缸……

    1. (1)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写的长篇小说
    2. (2)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本书,你认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是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
  • 11. (2017九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 (1) 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2. (2) 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⑸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
    3. (3) 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其作用是:
    4. (4) 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5. (5) 根据语境,解释第⑬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
  • 12. (2017九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 (1) 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在第③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3) 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
    4. (4)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 (5)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 13. (2017九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 (1) 仔细阅读全文后概括出全文的中心。
    2. (2) 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阐明了的关系。
    3. (3) 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阐明了的道理。
    4. (4) 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

六、文言文阅读
  • 14. (2017九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问题。

           永州之野产异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1. (1) 下列句子中“之”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 永州野产异蛇 B . 若毒乎? C . 比吾乡邻死则已后矣 D . 则吾斯役不幸
    2. (2)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岁其二    ②则久已

      ③更      ④盖一岁之死者二焉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 (4) 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七、命题作文
  • 15. (2017九上·邵阳月考) 作文:
           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曾经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不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