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①口腔上皮细胞 ②精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 ⑤卵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实验二:将植株B的花粉传授到同一植株的雌花序上.
实验三:将植株的花粉传授到植株的另一雌花序上.
上述三组实验,各雌花序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的颜色数如表所示:
实验 | 黄色玉米粒 | 白色玉米粒 |
一 | 587 | 196 |
二 | 0 | 823 |
三 | 412 | 386 |
已知猩红眼和亮红眼为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形眼和棒状眼为控制果蝇眼形的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猩红棒状眼的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猩红圆眼 | 亮红圆眼 | 猩红棒眼 | 亮红棒眼 | |
雄蝇 | | | | |
雌蝇 | 0 | 0 | | |
则可以得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F1中亮红圆眼果蝇的基因型为;如果让F1中表现型为猩红棒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 , 那么F2中亮红圆眼果蝇的概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