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开...

更新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8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 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 . 刺激后,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 C . 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D . 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
  • 2.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 . K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 . 人体无机盐的排出途径有肾脏、皮肤、大肠和肺 D . 人体内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放
  • 3.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 .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 . 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 .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 4.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B . 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 C .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 . 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
  • 5.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面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 .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C .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 . 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永久记忆三种。
  • 6.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 . 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 . 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 7. 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

    A . 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 B . 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 . 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D . 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 8. 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C .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加强并将CO2排出 D . 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血浆pH也明显上升
  • 9.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几种细胞外液组成 B .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 C . 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器官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 D .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10.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B .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 C .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D .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
  • 11. (2016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

    A .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 .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 .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 .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 12. 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  )

    A . 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解旋酶 B . 若X是C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 . 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 . 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
  • 13. (2020高一下·大庆期末)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 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 . 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C . 图中所示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D . 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
  • 14. (2019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 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所示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 . 甲图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 . 乙图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D . 甲图和乙图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 15. 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 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B .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3∶1,则另一条链上(A+G)∶(T+C)=1∶3 C . 该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最多可达 D . 该基因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400个
  • 16. 如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则图示变异类型为(   )

    A . 基因突变 B . 基因重组 C . 易位 D . 倒位
  • 17. (2017·永州模拟) 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二胎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计划生育二胎的准父母们都期望能再生育一个健康的无遗传疾病的“二宝”.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而且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B . 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 C . 如果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 D .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 18. 家蚕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如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正常雌性家蚕产生的雌配子类型有四种 B .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 C .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D . 突变体Ⅲ中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19. 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 . 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 . 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 . 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 D . 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 20. 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10号个体的家族无该病病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 该病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 C . 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1/6 D . 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2
  • 21.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 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 b表示生殖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相互交配 C .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 .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 22. (2018高三上·德化模拟) 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

    A . 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 B . 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 .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 D . 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
  • 23. 一个稳定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A . 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 .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 . 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 . 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 24.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 . 8% B . 10% C . 6% D . 11.7%
  • 25. 如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结构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若不考虑其他基因,则该动物体,产生Ab配子的可能是(   )

    ①100%    ②50%     ③25%    ④12.5%

    A .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④
  • 26. (2017高一下·济南期末) 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豌豆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配子种类数和F1自交后形成的F2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 . 4 和 9 B . 6 和 32 C . 8 和 27 D . 8 和 64
  • 27. 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 , F2自交得F2 , 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 B . C . D .
  • 28. 将某种植物高秆(DD)和矮秆(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方式所得种子混合播种,长出的植株性状表现是(  )
    A . 无法判断 B . 高茎:矮茎=3:1 C . 全都是高茎 D . B、C两项都有可能
  • 29.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 DNA的X光衍射实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④⑤
  • 30. 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理由不合理的是(   )
    A . 孟德尔选择豌豆的理由之一是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B . 赫尔希和蔡斯选择T2噬菌体的主要理由是其结构简单,只有蛋白质和DNA C . 摩尔根选用果蝇的理由之一是果蝇繁殖快,易饲养,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D .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做实验是为了证明两种球菌能相互转化
  • 31. (2016高二上·厦门期中) 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 . 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 . 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 . 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 32.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 . 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 C . 扁桃体、骨髓、淋巴、脾等都是免疫器官 D . 第三道防线需要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 33. (2019·海南)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 . 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 . 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 . 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 34. 健康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
    A .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 B .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 T细胞和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 D .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 35. 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 . 图中的“某物质”最可能代表淋巴因子 C . 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 . 图中的E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二、综合题
  • 36. 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该物质通过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2. (2) 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3. (3) 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填“增加”/“不变”/“减少”)。
    4. (4) 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的建立有关。
  • 37.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 (1) 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中的氧进入细胞被利用的途径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该过程至少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2. (2) 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但机体能通过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 (3) 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
  • 38. 某二倍体植物茎的高矮有高茎、中等高茎、矮茎三种情况,由基因A和a控制,a基因能表达某种物质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型中有一个a表现为中等高茎,有两个及以上a表现为矮茎。该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三种,其花色合成途径如下图,其中B基因的存在能够抑制b基因的表达:

    1. (1)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除上图情况外还能通过的性状。
    2. (2) 选取某纯合白花和纯合紫花植株杂交,F1花色表现为
    3. (3) 某纯合紫花高茎植株与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矮茎植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该植株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发生了改变 ③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为了确定该植株形成的原因,使该植株与亲代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

      ①若F2,则该植株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

      ②若F2,则该植株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③若F2,则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