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物理2021考前突击训练1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更新时间:2021-04-15 浏览次数:135 类型:三轮冲刺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20八上·海陵期末) 在下列探究光现象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把温度计玻璃泡放在彩色光带外侧A点处,发现其示数升高明显,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将绿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绿光区域,小纸片呈现底、字;
    2. (2) 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其焦点在F处,由图甲实验现象可推知:若改用一束绿光正对该凸透镜照射,其焦点应在(选填“F点左侧”、“F点右侧”或“F点处”);
    3. (3) 如图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绿光照亮该物体时,应将光屏适当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呈现清晰的(选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像。
  • 2. (2020八上·太仓期末) 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A.将蜡烛放在P(标尺50cm)处时;

    B.在位于M点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放大的像;

    C.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Q(60cm)处,同时将光屏从M处移至另一某位置N时,在光屏上又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则:

    1. (1) 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______的;
      A . 两次都是倒立 B . 一次正立,一次倒立 C . 两次都是正立
    2. (2) 光屏位于凸透镜的(选填“左”或“右”)侧;
    3. (3) 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的;
    4. (4)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自P点向左移到光具座标尺45cm刻度处,此时蜡烛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将光屏移到某一恰当位置时(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要想通过透镜观察到蜡烛此时所的成像,应该(选填“从左向右看”或“从右向左看”)。
  • 3. (2020八上·淮安期末) 如图所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1. (1) 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和 的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接下来操作应 (填写序号);

      A.更换长焦距凸透镜    B.增加烛焰的亮度

      C.将烛焰移近凸透镜    D.转动凸透镜方位

    2. (2) 凸透镜位于50cm的位置,将烛焰移动30cm 处时,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光屏所处的位置是
    3. (3) 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 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移动到5cm位置,移动光屏能得到的是倒立、 的实像;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机”);
    5. (5) 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仅用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上部,观察到像的亮度 ,大小
  • 4. (2020八上·长春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

    1. (1) 实验前,爱米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如图甲,其目的是
    2. (2) 爱米固定蜡烛和光屏如图甲,然后任意移动凸透镜过程中,(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3. (3) 如图乙所示,光屏应在(选填“①”、“②”或“③”)区域移动,才能得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有。(写一例即可);
    4. (4) 接下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上一个老花镜,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5. (5) 在图丙中画出两块透镜的折射光线。
  • 5. (2020八上·丘北期末) 某小组同学用图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 (1) 在安装器材时,应将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处于
    2. (2)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 A 位置,移动光屏,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写出一个即可),若用纸板遮住下半部分透镜,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完整的像;
    3. (3) 当同学们把蜡烛放在B位置时,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 “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 (4)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学们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
    5. (5) 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慢慢往移动,为了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移动。(均选填“上”或“下”)
  • 6. (2020八上·云南期末)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F”字样的LED光源(如图甲),凸透镜(焦距为10 cm)和光屏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2. (2) 当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LED光源应移到(选填“A点左侧”“AB之间”或“B点右侧”),才能在光屏上看到(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 (3) 小明将光源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承接到了更大的清晰的像。
    4. (4) 接着他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 7. (2020八上·柳州期末) 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1) 首先,他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以便进行后续实验。
    2. (2) 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出现烛焰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 刻度线处,并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像比物:此时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也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比前一次像(选填“大”或“小”);若此时撤去光屏,烛焰(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3. (3) 图乙是据实验画出的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图线。

      ①由图可知,当物体靠近透镜,所成的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②我们把像距除以物距的结果称为像的放大率。当放大率等于2时,物距是像距的。(填一个数值)

  • 8. (2020八上·富平期末)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 刻度处。

    1. (1) 实验前应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
    2. (2) 让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 (3) 将蜡烛移至光具座10cm处,如图乙,移动光屏,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的实像
    4. (4) 接着将蜡烛移至25 cm 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 (5) 若在(4)中光屏成清晰像后,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6. (6) 将蜡烛移至40cm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应行的操作是;若将蜡烛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 (2020八上·抚顺期末) 小聪同学选择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
    2. (2) 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当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了清晰的像,该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3. (3)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放一个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远离透镜的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后像又清晰了,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是(选填填近视或远视)跟镜。
    4. (4) 在(2)所示位置的基础上,保持蜡烛不动,将凸透镜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后,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 10. (2018·长春模拟) 小华灯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仅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时的成像情况进行了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1) 比较序号①、②、③(或④、⑤、⑥)的几组数据可知:当焦距相同时,物距越,像距越
    2. (2) 比较序号为的几组数据可知:当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距越
    3. (3) 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华用一个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一尊塑像拍照,当拍完一张半身像后,他还要拍一张全身像,为此小华在按快门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 . 靠近人物塑像并使镜头靠近底片 B . 靠近人物塑像并使镜头远离底片 C . 远离人物塑像并使镜头靠近底片 D . 远离人物塑像并使镜头远离底片
  • 11. (2020八上·潮阳期末) 在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1. (1) 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由表格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在第1次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 . 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 . 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 . 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3. (3) 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4. (4) 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5. (5) 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

  • 12. (2019·金乡模拟)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凸透镜正对这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是cm。
    2. (2) 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中,应调节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的光心,使三者位于,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μ/(cm)

      30

      20

      15

      10

      5

      像距v/(cm)

      15

      20

      30

      40

      /

      ①第3次实验在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②第5次实验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像。

      ③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次数据是编造的。

      ④在第1次实验过程中,小明向小丽借来一副眼镜,并将其放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此时小明把物体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发现光屏上又成清晰的像,说明这眼镜的镜片是透镜,小丽视力的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4. (4) 下列是小明实验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 B . 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C . 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 D . 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
  • 13.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按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1. (1) 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手指放在蜡烛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 (2) 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序号123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0225.60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5.3023.1525.6028.50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 (3) 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选填:“a. 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4. (4) 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 焦距是 cm,理由是: 。接 着他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 (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 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 (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 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 (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 14. (2020八上·海陵期末)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
    3. (3) 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原因可能是
    4. (4) 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像的亮度将(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5. (5) 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图丙所示刻度线处,则人眼应该位于图(选填“A”、“B”或“C”)位置,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 (6) 图丁中,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它的镜片为(选填“凹”或“凸”)透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