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物理2021考前突击训练15:光学实验探究题

更新时间:2021-04-16 浏览次数:197 类型:三轮冲刺
一、实验探究题
  • 1. (2020八上·颍州期末) 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NOF是(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2. (2) 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反射光沿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 (3) 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 2. (2021九下·吉林月考)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选择相同的两支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实验中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2cm,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是cm.
  • 3. (2020八上·海陵期末) 在下列探究光现象实验中。

    1. (1) 如图甲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把温度计玻璃泡放在彩色光带外侧A点处,发现其示数升高明显,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将绿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绿光区域,小纸片呈现底、字;
    2. (2) 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其焦点在F处,由图甲实验现象可推知:若改用一束绿光正对该凸透镜照射,其焦点应在(选填“F点左侧”、“F点右侧”或“F点处”);
    3. (3) 如图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绿光照亮该物体时,应将光屏适当向(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呈现清晰的(选填“缩小”、“ 等大”或“放大”)的像。
  • 4. (2020八上·海陵期末) 小琳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按图甲摆放好器材,并进行以下实验。
    1. (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
    2. (2) 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并移动,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侧可观察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 (3) 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4. (4) 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并垂直于平整的白纸板放置,其中ON与平面镜垂直,如图乙所示。她用激光笔沿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沿OF射出,则∠FON∠EON(选填“>”、“<”或“=”);接着她又将激光笔沿FO方向照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沿OE射出,这说明
  • 5. (2020八上·太仓期末)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 (1) 如图A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两支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2. (2) 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

      ①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B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选填“太阳”或“孔”)的像。

      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李红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C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李红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D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李红所画光斑中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选填序号)。

  • 6. (2020八上·鼓楼期末) 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华同学准备了激光笔、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白卡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

    1. (1) 本实验中白卡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2. (2) 在图甲中,当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3. (3) 接着做如图乙所示操作,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
    4. (4) 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①在白纸板上(选填“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②此时,ON(选填“是”或“不是”)入射光线EO的法线。
  • 7. (2020八上·鼓楼期末) 如图所示,小明用激光笔探究光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1. (1) 如图甲,在空水槽中,要使激光束照射后的亮点与事先设置的A点重合,激光笔必须“对准”A点照射,这个操作的物理依据是,若要显示激光的传播路径,可以进行的操作有(仅要求写出一种方法);
    2. (2) 保持入射光和水槽不动,向水槽中注水,当水面超过A点时(如图乙),激光照射的亮点将出现在A点(选填“上方”、“下方”或“重合位置”),随着水面上升,亮点的位置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 (3) 保持入射光、水槽和水面高度不变,若将水槽的左底部慢慢抬起,激光束的折射角将,反射角将(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8. (2020八上·淮安期末) 如图所示,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1) 选用的平面镜是 (选填“穿衣镜”、“铜镜”或“玻璃板”), 利用其既能 光线, 也能透射光线的特点。
    2. (2) 橡皮泥的作用是 (选填“装饰平面镜”、“固定平面镜”或“增强平面镜的透光性”),此过程需要注意的是
    3. (3) 选取2 枚相同的棋子,其中一枚用作 ,另一枚的作用是
    4. (4)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像, 原因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9. (2020八上·长春期末)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

    600

    500

    400

    300

    200

    00

    反射角

    600

    500

    400

    600

    200

    00

    1. (1) 实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2. (2) 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 10. (2020八上·长春期末) 爱米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器材有: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等,如图所示。

    1. (1) 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2. (2) 爱米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系是
    3. (3) 爱米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 (选填“远离”或“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4. (4) 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爱米得到初步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
    5. (5) 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 . 硬币成像在a处 B . 硬币成像在b处 C . 硬币成像在c处 D .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6. (6)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甲所示。现在让光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分别面,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 11. (2020八上·农安期末)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 (1) 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 (2) 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 12. (2020八上·农安期末) 小亮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亮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 (1) 将碗移动后刚好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原因造成的。
    2. (2) 倒入一些水后看到的硬币是(选填“实”或“虚”)像,比硬币实际的位置(选填“高”或“低”)。
    3. (3) 小亮想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3. (2020八上·德惠期末) 小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5cm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焰高 4cm,小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 现蜡烛的像,她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 B 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从 A 这一侧看 B 蜡烛好像被点燃了,其烛焰的高是cm ;
    3. (3)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该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4. (4) 小乐把 A 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A 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小乐用厚玻璃板做实验时,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 A 的两个像,其中一个呈清晰明亮的像,这个像是由于(选填“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形成的。
  • 14. (2021九下·安徽开学考) 如图甲是小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 是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

    1. (1) 她将点燃的蜡烛 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应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与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此过程中, 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做完实验后,她要测量自己的视力,要求自己距离视力表 ,但是房间可利用的宽度只有 ,小宁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了这一问题,她的方法如图乙所示,小宁到平面镜的距离
  • 15. (2020八上·潜山期末)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3mm厚的玻璃板。

    1. (1) 图乙是小明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cm,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实验中,发现蜡烛A成两个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mm。
    3. (3) 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蜡烛A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 16. (2020八上·凤凰期末)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 (1) 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两图示实验。(选填字母序号) 
    2. (2) 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 17. (2020八上·建邺期末) 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 (1) 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小明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 (2) 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3. (3) 小明继续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4. (4) 让一束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如图丙所示。此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根据以上内容可判断:

      ①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丁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描述,下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8. (2019八上·右玉月考)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选择器材时,小明建议:

    1. (1) 为确定像的位置,用厚度较(选填“厚”或“薄”)的代替平面镜。
    2. (2) 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应(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互相配合,按规范完成实验。
    3. (3) 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M前方,透过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选填“A蜡烛”或“A的烛焰”)的像。接着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的位置。
    4. (4) 在蜡烛B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的像。由此表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5. (5) 小明改变蜡烛A的位置,则像的大小将,像的位置将(均选填“改变”或“不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相对镜面是的。
  • 19. (2019八上·包河期中) 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i

     

     

     

     

     

     

     

    折射角r

     

     

     

     

     

    /

    反射能量

     5%

    7%

     

     

     

     

     

    1. (1)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2. (2)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当入射角i≥°时,反射能量达到 ,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 (3) 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图线(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 (4) 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其理由是
  • 20. (2019八上·自贡期中)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

    1. (1) 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
    2. (2)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
    3. (3) 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 (4) 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5. (5) 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 (6) 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