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1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夏敬观以为苏东坡有一类词,是天风海涛之曲,而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的,那是他最好的词。至于豪放激荡的词,乃其第二乘也。

    苏东坡的词摆脱绸缪婉转之态,举首高歌,写了浩气逸怀,这对于词是很大的开拓。可是,在当时很多人不承认他这种风格,说他好像是教坊雷大使之舞,虽然跳得很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因为词自五代《花间集》以来,都是写闺房儿女的,而苏东坡所写的是“大江东去”之类的词,因此被认为不是本色。他的词是词的发展史上把词诗化的一个高峰。可是,词毕竟是词,不管他写了多少豪杰的壮志,他最好的词,都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的美,要把浩气逸怀结合了词的曲折幽微的特点,这才是他第一等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的地方比较多,《满庭芳》也使大家感动了,但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苏东坡在新党当政时曾被迁贬,下过乌台狱,几乎被处死,被迁谪到黄州。后来,新党失败了,旧党上台,苏东坡被召回朝廷,他与旧党司马光虽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在论政之间,他不苟且随声附和。一个人一定应该如此,该放过去的放过去,该持守住的持守住。

    他既然与旧党的人论政不合,于是出官到杭州。后来又被召回汴京,《八声甘州》就是离杭回汴京时写的。你看他这首词: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写得真是很好,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悲慨的一面。那多情的风卷起钱塘江潮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宇宙万物都是如此的。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钱塘江上,西兴浦口,有多少次的潮去潮回,有多少次的日升日落。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我们不用说今古的变化,就是宋朝党争之中,有多少人起来,又有多少人倒下去了。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现在我年岁已经老大了,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忘机”则是说把得失荣辱的机智巧诈之心都忘记了。

    后边你看他的转折。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他说我现在难以忘记的是,当春天在美丽的春山之中,当空濛的晴翠的山峦在烟霭的霏微之中,我在西湖跟你在一起的生活。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在这么好的西湖,这么美的风景之中,我碰见你这样一个知音能诗的好朋友,像我跟你这段遇合,是千古难求的。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谢公,晋朝的谢安,官至宰相,可是后来受到猜忌,出官到新城去。去的时候,谢安造了泛海之装,说将来要从海道回到故乡会稽东山去。可是,不久他生病了,被人从西州抬回。谢安死后,他的外甥羊昙非常哀痛,从此不从西州门经过。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送我走以后,我不希望死在那边,你再经过首都的西州路,为我流下泪来。我希望我们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像这样的词,前边写得多么开阔,多么博大。“有情风,万里卷潮来”,那真是天风!真是海涛!而中间写的政治上的斗争,多深刻悲哀。认识苏东坡,不要只看他浅显的豪放的词,你要看他天风海涛之曲与幽咽怨断之音两种风格相糅合的作品。这才是他真正最高成就的境界。

    (节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苏轼》,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豪放的词虽然也是天风海涛之曲,有点幽咽怨断,但仍然是他的二流作品,像《八声甘州》这样的词才是最好的词。 B . 苏轼豪放的词虽然开拓了词的内容和意境,但在当时没有人认可,因为内容太刚烈,就像教坊雷大使跳舞。 C . 苏轼对新旧两党都不随声附和,都不讨好,是因为他太豪放太刚烈,不能随机应变,这就是他在《八声甘州》里写的“白首忘机”的性格。 D .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这几句词说明苏轼对自己从杭州调回汴京,并没有特别欢喜之情,对自己的前途并不十分看好。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头援引了夏敬观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 . 本文第二段论述了苏轼的豪放激荡的词为什么不是最好的词。 C . 本文第三段介绍苏轼的经历,既是为了引出后面对《八声甘州》的解读,也是为解读提供资料和证据。 D . 本文通过论述词的本色的概念,并采用了引用和类比的手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结尾总结了全文,并与开头照应。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苏轼的《念奴娇》《满庭芳》这样的词是他词作中的二流的作品,是因为这样的作品在艺术技巧上不够本色。 B . 作者主张词要本色,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的美。词和诗一样,不宜写得过于豪放激荡。 C . 苏轼的《八声甘州》代表他词作的最高成就,是因为这首词能将博大与悲哀相结合,能将天风海涛之曲与幽咽怨断之音两种风格相糅合。 D . 苏轼的《八声甘州》开篇两句“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有超越的一面。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戏曲改良要求的提出早于五四。戊戌维新失利后,社会维新派归因于民智不开,鼓吹时事新戏以启迪民心。1904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于是借鉴西方话剧的所谓长于演说。新文化主帅陈独秀1904年呼吁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演说,大可长人见识”。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他们的言论都是即兴的。因此不可能有什么标准。高兴起来就完全不顾剧情,大放厥词,把其余角色僵在台上,说完一通再来做戏,最初是为了宣传革命,后来就成了演员自我表现……像顾无为、潘月樵就往往说得很长而词句不通,有时前后矛盾……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昙花一现式的轰动,终究短命。改良新戏就在这样的哄闹声中很快走向失败,连一出剧目也未保留下来。

    其中有价值的是欧阳予倩的京剧探索。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他认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以剧本为统领。“戏剧者,必综文学、美术、音乐及人身之语言动作,组织而成。有其所本焉,剧本是也。”“演剧者,根据剧本,配饰以相当之美术品(如布景衣装等),疏荡以适宜之音乐,务使剧本与演者精神之一致表现于舞台之上,乃可利用于今日鱼龙曼衍之舞台也。”因而他坚持自己编剧,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这就使他的戏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幕表戏之随意。他还注意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缺乏一盘棋精神的毛病,例如他编演红楼戏,“虽然是照着二黄戏编的,却是照新戏分幕的方法来演,因为嫌旧戏的场子太碎,所以就把许多情节归纳为一幕来做,觉得紧凑些,而且好利用布景”,另外“非常注意配角”,“不专求一人出风头,要注意整个的平均”。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

    (摘编自廖奔、刘彦君《百年“戏改”》)

    材料二

    时装戏在上海京剧舞台的流行,引领了反映现实的剧目的编写和演出。与此相应,观众对戏中角色的扮相“像不像”与舞台背景的设置“真不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京剧中男旦演员的化妆而言,以往只是在脸上抹点胭脂,整体给人的观感与所扮演的女性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上海,由于洋行林立,资讯发达,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都能了解与购置,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派京剧的男旦演员冯子和为了使所扮演的旦角面部更俊俏,“用锅胆脂(眉膏)加深眼圈,把传统的一字眉改画为柳叶眉,把清末盛行的点唇樱桃小嘴,改成用胭脂板(口红)涂抹整个嘴唇,增强了女性的自然美“。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梅兰芳看后认为,“南方旦角的贴法似乎更为好看……回到北京,就在眼圈、片子方面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并据此排出《孽海波澜》《生死恨》《一缕麻》等时装新戏,对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

    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传统京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舞台上再没有其他东西。如演员需要演爬山,便临时搬上几张桌子搭起来虚拟为山。观众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京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京刷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海派京剧受新理念的驱使,首创拟真布景道具的运用,使观众能在看戏时如临其境,感同身受。海派京剧的著名演员欧阳予倩回忆道:“上海的舞台第一个大规模用布景的就是新舞台……他们的布景最初是完全仿效日本,他们派人到日本去……聘了一个布景师和一个木匠,又照日本造了转台,因此演戏的形式也就跟着变了……他们的办法,在当时正算一种大改革。”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

    (摘编自陈伟《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号,并且希望借鉴西方话剧的演说。 B . 注重剧本作用、凝练戏剧情节和平衡舞台角色使得欧阳予倩的改良京剧获得了一定的舞台价值,成为有意义的戏曲改革。 C . 受到冯子和对旦角面部化妆的启发,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 D . 海派京剧仿真布景道具的运用,改变了此前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的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认为戏曲改良的时代背景并非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才是那些被改良的新戏陆续登上舞台的时代背景。 B . 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欧阳予倩主要是带着新文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办法对京剧进行了改良。 C . 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是海派京剧演员在“求真写实“的理念下能够对旦角的形象进行成功改良的必要条件。 D . 材料二分别引用的梅兰芳关于改变传统男旦形象和欧阳予倩关于仿真舞台背景的话,提高了论述内容的可信程度。
    3. (3) 同样是对舞台设备进行改良,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受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原本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然而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那株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还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主任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付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主任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比较,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文情节展开埋下了伏笔。 B . 第③段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字读音,又引出其话“让人觉得突兀难懂”,这些细节描写完全是为了表现庹其五的书卷气。 C . 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小说主题紧密相关,也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 第⑦段划线句不但表达了庹其五对茶的赞美,还饱含了他对儿子的怀念,以及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
    2. (2) 文中写到老孙家茶铺子里银杏树,有什么用意?
    3. (3) “喝茶”作为小说构思的关键,是如何使情节紧凑精巧的?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祖嶷,魏河阳太守。父允,周万州刺史。衡幼怀志尚,有骨梗风。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周武帝居太后 , 与左右出猎,衡露髻舆棺,扣马切谏。帝嘉焉,赐衣一袭、马一匹,擢拜汉王侍读。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累迁掌朝大夫。

    隋文帝受禅,拜司门侍郎。及晋王广为河北行台,衡历刑部、度支二曹郎。行台废,拜并州总管掾。王转牧扬州,衡复为掾。王甚亲任之,衡亦竭虑尽诚。夺宗之计,多衡所建。迁扬州总管司马。熙州李英林反,署置百官,以衡为行军总管讨平之,拜开府。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

    炀帝嗣位,除给事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大业四年,帝幸汾阳宫。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与纪弘整具图奏之。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为请,帝意甚不平。后尝目衡谓臣曰:“张衡自谓由甚计画,令我有天下。”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其罪。有人谮暕违制,将伊阙令皇甫诩从之汾阳宫。又录前幸涿郡及恒岳时,父老谒见者,衣冠不整。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城,因而谒帝。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衡复之榆林。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及与相见,未有所言,又先谓玄感曰:“薛道衡真为枉死。”玄感具上其事。江都郡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祭具。帝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既而除名,放还田里。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 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武德初,以为死非其罪,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北史•列传第六十二》)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B .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C .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D . 衡妾妄言衡怨望/谤讪朝政/帝赐死于家/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
    2. (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学,名字始于西周,夏称之为序,周称之为庠,是中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 忧,即父母丧,封建社会官员在职期间若遇父母丧事则须辞官归家守孝,是谓“丁忧”。 C . 祠,祭祀,文中指炀帝祭祀五岳之恒山,与《汉书·苏武传》中“从祠河东后土”意思一致。 D . 赠,加封官职、爵位等,是古代朝廷对于国家有特别贡献的大臣的一种嘉奖行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衡小时候就胸怀大志,在太学求学期间,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受到了同辈的推崇。 B . 张衡历仕三朝,炀帝继位除去给事黄门侍郎和银青光禄大夫,升他做御史大夫,对他很看重。 C . 张衡因礼部尚书杨玄感及江都郡丞王世充参劾而惹怒炀帝,差点被杀,后被放归故里受到监视。 D . 张衡临死前的一番话,表明他对自己被隋炀帝赐死很不理解,心中感到非常冤屈与愤恨。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衡承间进谏,以比年劳役,百姓疲敝为请,帝意甚不平。

      ②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 . 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C . 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 . 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2. (2) 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六、情景默写
    1.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
    2.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庙宇下热闹景象,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同样的忧思。
    3. (3)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振。
七、选择题组
  • 7.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社会学家习惯于把社会放在个人之前,       地认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   )在戈夫曼看来,我们每天看到的社会现实并不是一直就在那里的,而是由我们一个个的人在一次次的交往跟互动之中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被称为“情境定义”,意思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不在根据所处的环境空间来定义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       着其他人所传递出来的信号,并且根据对这种信号的理解来做出我们的回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语言、表情跟神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这都是一些人与人之间      的符号,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学到了这些符号的涵义。人们之所以要去表演,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些符号的运用,来更好地让别人理解自己所表达的东西,同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让每个人都明白的现实。这样一种现实,才是那个我们称之为“社会”的东西。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天然    每时每刻     解读      不谋而合 B . 贸然    无时无刻     诠释      不谋而合 C . 贸然    每时每刻     诠释      约定俗成 D . 天然    无时无刻     解读      约定俗成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戏剧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不是那么实实在在的 B . 但是戏剧理论却告诉我们,社会其实并不是那么实实在在的 C . 虽然戏剧理论告诉我们,并不是那么实实在在的社会 D . 但是戏剧理论却告诉我们,是不那么实实在在的社会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就是为了通过对这样一些符号的运用,来更好地让别人理解自己所表达的东西。 B . 为了就是通过对这样一些符号的运用,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表达的东西。 C . 就是因为经过对这样一些符号的运用,来更好地让别人理解所表达的自己的东西。 D . 是因为通过对这样一些符号的运用,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表达的东西。
八、语言表达
  • 8.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杂文的“曲笔”,是就思想与事实、情景的沟通方式而言的。这种沟通方式,,也不是单一的线式沟通,而是含蓄隐蔽、迂回曲折的沟通,是多维立体、模糊化的沟通。杂文思想价值的实现,需要在读者欣赏的过程中,由读者的主动参与来完成。当下的杂文,总体上缺乏“曲笔”,颇有时评化、政论化倾向,结构简单,观点暴露,白开水一般淡而无味。强调“曲笔”,。当然,矫枉不可过正,杂文的“曲笔”,决非意味着越曲越好。有时候也可以写得明白晓畅些,但这只是曲笔艺术如何运用的问题,

  • 9. (2021高二下·成都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四川省政府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13日在成都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网络视听赋能美好生活”。本届大会将展示网络视听行业的年度创新成果。云上大会包含云展览、云展映、云发布、云市场等内容,全面展示网络视听新技术与新产品,推荐网络视听优秀节目与作品,展现视听扶贫新成果。线下大会则聚焦网络视听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新文化、新业态、新格局。

九、材料作文
  • 10. (2021高三下·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力。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