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1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 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 水中的胡椒粉加热时在翻滚,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D .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颗粒在水中的无规则运动,说明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2. (2020·盐城模拟) 如图所示,α、β、γ三种射线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最强 B .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贯穿能力最强 C . 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电离作用最弱 D .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贯穿能力
  • 3. (2020·盐城模拟) 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用壶烧水的情景。下列关于壶内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加 B . —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其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C . 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D . 一定量气体如果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
  • 4.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量光子表现出光的粒子性 B .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C . 黑体辐射现象可以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扩散现象的原因是分子间存在斥力 B .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玻璃板上的小水银滴总是呈球形的 C .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D . 如果没有漏气、摩擦、机体的热量损失,热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医生诊病时用的“B超”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 B .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C . 某一频率的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频率增大,波速不变 D . 只有缝、孔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 7. 如图所示,为了测量储罐中不导电液体的高度,将与储罐外壳绝缘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构成的电容器C置于储罐中,电容器可通过开关S与电源或线圈L相连。当S从a拨到b之后,由L与C构成的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则(   )

    A . 若罐中的液面下降,振荡电流的频率变小 B . 若罐中的液面上升,振荡电流的周期变小 C . 当S从a拨到b之后的半个周期内,L的自感电动势先变小后变大 D . 当S从a拨到b之后的半个周期内,线圈里的磁感应强度先变小后变大
  • 8. 如图,半径为R的玻璃球体,球心为O,AB为水平直径,M点是玻璃球的最高点,光线BD从D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已知∠AB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   )

    A . 此玻璃的折射率为2 B . 光线从B到D需用时 C . 若减小∠ABD,从AD段射出的光线仍平行于AB D . 若增大∠ABD,光线不可能在DM段发生全反射现象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图甲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实验测得的遏止电压随光照频率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源的B端为正极 B . 若图线斜率为k,则普朗克常量为 C . 用某色光照射金属板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增大光照强度,则电流表示数增大 D . 用单色光照射时电流表有示数,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减小
  • 10. 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当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辐射光能使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 B . 量子理论认为当氢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 C . 氢原子从n=4跃迁到n=3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小于656nm D . 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谱线
  • 11. 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速度大小为v的A球跟质量3m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 0.15v B . 0.25v C . 0.40v D . 0.60v
  • 12. 如图所示,波源O垂直于纸面做简谐运动,所激发的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四周传播,图中虚线表示波面, 时,离O点2m的A点开始振动; 时,离O点4m的B点开始振动,此时A点第4次回到平衡位置,则(   )

    A . 波的周期为0.5s B . 波的波长为2m C . 波的波速为2m/s D . 时AB连线上有4个点处于最大位移处
三、实验题
  • 13.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为A,N滴溶液的总体积为V,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均匀撒上痱子粉,将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膜稳定后,在带有边长为a的正方形小格的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如图所示),测得油膜占有的正方形小格个数为x

    1. (1) 从图中数得x=
    2. (2) 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的直径d=
    3. (3) 若实验中将N滴溶液误数成了N+1滴,则测得分子直径的数值将(选填“偏大”或“偏小”)
  • 14. 某同学利用全反射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如图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记下界面(直径)MN和圆心的位置.竖直插下大头针P1和P2 , 使P1和P2的延长线过圆心O

    1. (1) 该同学在MN左侧对着O点观察,透过玻璃砖能看到P2的像(P1的像P2被挡住),以O为轴(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缓慢转动玻璃砖,直至在任何位置对着O点都不能观察到P1、P2的像为止;
    2. (2) 接下来在MN右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一侧相继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P4
    3. (3) 测得P3P4与P1P2直线间夹角为θ,则玻璃砖折射率n=
  • 15. 如图所示为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器材元件X为,元件Y为
    2. (2) 图(a)为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分划板在图中B位置时手轮示数如图(b)所示,则xB=mm;
    3. (3) 已知双缝间距d=0.5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m,A位置时手轮示数xA=3.601mm.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m。
四、解答题
  • 16. 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甲和乙,它们相距5m,一列水波(横波)向右传播,甲和乙均随水波上下振动,测得它们每分钟上下振动均为30次,当甲在波谷时,乙恰在波峰,且甲、乙之间还有两个波峰。求

    1. (1) 水波的频率;
    2. (2) 水波的波长;
    3. (3) 水波的波速。
  • 17.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B的等温过程,B→C的等压过程,其中A状态时气体温度为300K,A→B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400J。求:

    1. (1) C状态时的温度;
    2. (2) A→B→C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
    3. (3) 若气体在C状态时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 则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为多少?
  • 18. 如图所示,一足够大的真空室,虚线PH右侧是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左侧为电场强度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某时刻PH上的点O处一静止的原子核 No发生α衰变后生成新核Fm,衰变后α粒子沿水平方向右进入磁场,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次到达虚线上的A点, =L,已知α粒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q,忽略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力,涉及动量问题时亏损的质量不计,原子核的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数之比。求

    1. (1) 新核Fm的中子数;
    2. (2) 衰变后新核Fm的速度大小;
    3. (3) 判断新核Fm能否经过A点?若能,求其从O点开始运动到经过A点的时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